一秃河
又作伊敦河、移燉河。即今吉林中部松花江支流伊通河。明《辽东志》卷1:一秃河在“(开原)城北四百里。源出艾河北山,北流入松花江”。
又作伊敦河、移燉河。即今吉林中部松花江支流伊通河。明《辽东志》卷1:一秃河在“(开原)城北四百里。源出艾河北山,北流入松花江”。
南朝陈置,属建州。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东筋竹镇。辖境相当今广西岑溪县东部地。隋开皇十年(590)改为永业县。南朝陈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筋竹。隋开皇中改为永业县。
①又名新城,俗称白塔营。在今河北肥乡县东南。《晋书· 慕容垂载记》: 东晋太元九年(384),“垂攻拔邺郛,(符) 丕固守中城,垂堑而围之,分遣老弱于魏郡肥乡,筑新兴城以置辎重,拥漳水以灌之”。即此。
俗称卧佛寺。在今北京市西北西山支脉寿安山南麓。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兜率寺。元延祐七年(1320)扩建,改名昭孝寺,后亦称洪庆寺。明宣德、正统年间重修,改称寿安寺。崇祯年间又改名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城陵矶。一名侯景浦。《元和志》卷27岳州巴陵县:“侯景浦,在县东北十二里。本名三湘浦,景既克建康,自统兵西趣荆峡,先遣其将宋子仙、任约袭郢州。湘东王绎令王僧辩拒之,景军大败,烧营退走
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南。《明史·地理志》静乐县:“东南有两岭关,置故镇巡检司于此,后移于稍东顺水村。”
①明置,属宁远卫。即今辽宁兴城市西南六十里东关站。《明史·地理志》 宁远卫:“西有小沙河中右千户所,辖东关驿至曹庄驿。”清改东光站。②即今浙江上虞县西东关镇。旧名东城驿,明改东关驿。1912年改东关镇
即傥城。 今陕西洋县治。 《水经·沔水注》:“汉水又东至城南, 与洛谷水合。” 《魏书· 世宗纪》: 正始三年 (506),“征虏将军赵遐大破 (萧)衍于
一名谢村镇。即今广西来宾县南五山乡。明设守备驻守。《方舆纪要》卷108贵县:五山镇,“《志》云:五山之地,周数百里,界宾州、迁江、武宣、来宾间。山深林密,八砦余孽往往逋逃于此。万历中,浸淫为患。二十二
即共水。今山西芮城县东三十里恭水涧。源于中条山南麓,南流入黄河。《方舆纪要》 卷41芮城县: 恭水 “源出甘枣山,流入大河”。
一名乌徒村。在今湖北云梦县西十里。《寰宇记》 卷132云梦县: “乌徒村,即楚斗伯比外家处。生斗谷於菟,为楚令尹子文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