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黄石传书

黄石传书

指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给张良,以后张良辅汉建大功。后以此典比喻传授奇书韬略,用以济世安邦。或指传授的人、书策等。张良在桥下拾起鞋子,给老人穿上,老人认为这个小孩子可以教导,约张良五天以后清晨,再在这里相会。张良感到奇怪而答应。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去了。可是老人已先在那里,他生气地说:“与老人约会,反而后来,为什么?”老人离去,并说:“后五天再早些来相会。”过了五天,鸡刚叫,张良又去。老人又先在那里了,又生气地说:“后来,为什么?”老人离去,并说:“过五天再早些来。”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过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象这样。”随即掏出一本书,说道:“读完这本书就能做帝王老师。十年以后会有发迹。十三年后你小子会见我在济水北面,谷城山(今山东东阿县东北)下那块黄石便是我。”于是走了,没有说别的话,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天亮后张良看那本书,就是《太公兵法》。张良因为觉得他内容奇异,所以经常学习诵读它。此典又作“谷城授策”、“受书黄石”、“帝师之略”、“谷城文”、“黄石书”、“黄公略”、“圯上书”、“黄公”、“一编圯下”、“老人编”、“传书黄石”、“石公”。

【出典】:

史记》卷55《留侯世家》2035页:“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相传为太公吕尚所著。太公: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例句】: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则少有壮志,颇校兵书,去水降灵,谷城授策。” 北周·庾信《周柱国纥干弘神道碑》:“而受书黄石,意在王者之图;挥剑白猿,心存霸国之用。” 唐·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道叶神交,黄石授帝师之略;德攸天纵,白星降王辅之精。” 唐·骆宾王《赋得白云抱幽石》:“讵知吴会影,长抱谷城文。” 唐·王维《送李补阙充河西度支营田判官序》:“勇能尽敌,礼可用兵。读黄石书,杀白马将。” 唐·刘禹锡《郡内书怀献裴侍中留守》:“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风翔。” 宋·曾巩《孔教授等以曾论荐特示长笺》:“壁中字为时人考、圯上书从老父传。” 宋·苏轼《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黄公觅素书。” 宋·张孝祥《西江月·张钦夫寿》:“已授一编圯下,却须三顾隆中。” 明·唐寅《贫士吟》之三:“贫士居无半亩廛,圯桥拾得老人编。” 明·陈子龙《城西园访史道邻中丞不值》;“传书黄石尝晨出,校猎蓝田夜归。” 陈子龙《自慨》之四:“黄石传书开爵士,青禽敕使属英雄。” 清·钱谦益《题将相谈兵图》:“猿公石公非所希,天津老人或是我。”


【典源】 《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曾从容步游下邳圯 (yi) 上,有一老父堕其履圯下,使张良下桥取履,张良为之取回并穿上。“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汉书·张良传》亦载。

【今译】 秦末时张良曾在下邳桥上闲游,一老翁故意从桥上将履堕下,让张良去取并为之穿上,老翁穿好履便走了,张良很是吃惊,一直目送着他。老翁走了一里多地,又返回,对张良说:“小伙子可以造就,过五天黎明,再来此与我相会。”张良很纳闷,答应了。五天后黎明,张良来到,老翁早在等他,生气说:“与老人约会,晚来,怎么回事?”走了,又说:“再过五天早点来。”又过五天,鸡刚叫张良便去了,老翁又在,又生气说:“来得晚,又为什么?”又走了,说:“再过五天再早来。”又过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等了一会儿,老翁亦来,高兴地说:“应该这样。”拿出一部书给张良,说:“学会它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后十年便会发达。十三年后你可以在济北见到我,穀城山下的黄石即是我。”于是走了,也没有别的话,以后再没有见过他。张良天明打开书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老人即是黄石公。参见〖圯桥进履〗。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向人传授奇书秘策,用以经世济民、安邦定国; 或以“黄石老”、“黄石书”等指传授的人、书策等。

【典形】 传书黄石、帝师之略、穀城授策、穀城文、黄公、黄公略、黄石传书、黄石老、黄石书、老人编、石公、受书黄石、一编圯下、圯上书、黄石推贤、黄石术、桥下书、黄石编、黄石公、圯桥石杳、圯上一编、榖城公、穀城翁、黄石策、素书在黄石、圯桥书、黄石略、圯上人、老人书、帝王师、黄石兵符、桥边呼孺子、老人桥上迹、桥边黄石、黄石三略。

【示例】

〔传书黄石〕 明·陈子龙《城西园访史道邻中丞不值》:“传书黄石尝晨出,校猎蓝田每夜归。”

〔帝师之略〕 唐·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道叶神交,黄石授帝师之略; 德攸天纵,白星降王辅之精。”

〔穀城授策〕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则少有壮志,颇校兵书,去水降灵,穀城授策。”

〔穀城文〕 唐·骆宾王《赋得白云抱幽石》:“讵知吴会影,长抱穀城文。”

〔黄公〕 宋·苏轼《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黄公觅素书。”

〔黄公略〕 唐·刘禹锡《郡内书怀献裴侍中留守》:“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风翔。”

〔黄石传书〕 明·陈子龙《自慨》之四:“黄石传书开爵土,青禽敕使属英雄。”

〔黄石书〕 唐·王维《送李补阙充河西度支营田判官序》:“勇能尽敌,礼可用兵。读黄石书,杀白马将。”

〔老人编〕 明·唐寅《贫士吟》之三:“贫士居无半亩廛,圯桥拾得老人编。”

〔石公〕 清·钱谦益《题将相谈兵图》:“猿公石公非所希,天津老人或是我。”

〔受书黄石〕 北周·庾信《周柱国纥干弘神道碑》:“而受书黄石,意在王者之图; 挥剑白猿,心存霸国之用。”

〔一编圯下〕 宋·张孝祥《西江月·张钦夫寿》:“己授一编圯下,却须三顾隆中。”

〔圯上书〕宋·曾巩《孔教授等以曾论荐特示长笺》:“壁中字为时人考,圯上书从老父传。”


猜你喜欢

  • 梅真

    同“梅子真”。唐方干《寄台州孙从事百篇》诗:“梅真入仕提雄笔,阮瑀从军着彩衣。”【词语梅真】   汉语大词典:梅真

  • 不教而战,是谓弃之

    不施行教练,便叫人去作战,这就叫抛弃他们。语出《论语.子路》:“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后多引作〔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三国.蜀.诸葛亮《将苑.习练》:“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

  • 一定不易

    《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 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后因以“一定不易”谓既经确定不可改变,或事理正确不可改动。明陶宗仪《辍耕录.古铜器》:“商器质素无文,周器雕篆细密,此固

  • 翔贵

    比喻物价上涨,如同鸟的飞翔。《汉书.食货志》:“常苦枯旱,亡有平岁,谷价翔贵。”宋代蔡襄《酂阳行》诗:“今岁谷翔贵,鼎饪无以烹。”【词语翔贵】   汉语大词典:翔贵

  • 衣冠墓

    同“衣冠冢”。柳亚子有《碧云寺谒孙先生衣冠墓》诗。【词语衣冠墓】   汉语大词典:衣冠墓

  • 发愤忘餐

    见“发愤忘食”。【词语发愤忘餐】  成语:发愤忘餐汉语大词典:发愤忘餐

  • 巫山云雨

    战国 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 漱石枕流

    《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孙楚)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王济)‘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此事又见《晋书.孙楚

  • 鲛帕

    源见“鲛人泣珠”。指精美的手帕。《红楼梦》六二回:“〔湘云〕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词语鲛帕】   汉语大词典:鲛帕

  • 松列大夫

    同“大夫松”。宋晁补之《谒岱祠即事》诗:“松列大夫爵,骡识将军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