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鸣珂里

鸣珂里

古代贵官的马以玉作为饰物,行走时玉饰撞击发出响声,这种声音被称为鸣珂。鸣珂的里巷。此典用以形容居官显赫,或以之赞美别人的乡里。简称“鸣珂”。典出唐张嘉贞兄弟事迹。张嘉贞(666-729年),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武后时出仕,历任监察御史、兵部员外郎、中书舍人、梁、秦二州都督。玄宗开元年间,擢任宰相。其弟嘉祐,也有才干,始任鄯州别驾,后迁忻州刺史。嘉贞为相后,嘉祐拜右金吾卫将军,弟兄贵盛,人颇忌惮。兄弟二人上朝时,骑从仪仗甚多,鸣珂之声不断,时人称其所居里巷为鸣珂里。

【出典】:

新唐书》卷127《张嘉贞传》4449页:“嘉祐,嘉贞弟,有干略。方嘉贞为相时,任右金吾卫将军,昆弟每上朝,轩盖驺(zàu邹)导盈闾巷,时号所居坊曰‘鸣珂里’。”

【例句】:

唐、刘禹锡《和南海马大夫闻杨侍郎出守》:“忽惊金印驾朱轓,遂别鸣珂听晓猿。” 宋·范成大《梅林先生夫人徐氏挽词》:“择对鸣珂里,宜家驷马门。”


【典源】《新唐书·张嘉贞传》:“嘉祐,喜贞弟,有干略。方嘉贞为相时,任右金吾卫将军,昆弟每上朝; 轩盖驺导盈闾巷,时号所居坊曰:‘鸣珂里’。”【今译】 古代贵官的马以玉为饰物,行走时作响,称为鸣珂。唐代张嘉贞任宰相时,其弟嘉祐为右金吾卫将军。每当兄弟二人上朝,骑从众多,充满里巷,故时人称其所居为“鸣珂里”。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居官显赫; 也用以尊称他人乡里。

【典形】 珂里、鸣珂、鸣珂里。

【示例】

〔珂里〕 元·白朴《风流子》:“管弦珂里,醉携红袖,灯火夜行。”

〔鸣珂〕 唐·刘禹锡《和南海马大夫闻杨侍郎出守》:“忽惊金印驾朱轓,遂别鸣珂听晓猿。”

〔鸣珂里〕 宋·范成大《梅林先生夫人徐氏挽词》:“择对鸣珂里,宜家驷马门。”


【词语鸣珂里】   汉语词典:鸣珂里

猜你喜欢

  • 周颙趋阙

    源见“北山移文”。指隐士改节出仕。宋陈与义《别诸周》诗之二:“不似周颙趋阙去,山灵应许却归来。”

  • 汶阳田

    《左传.僖公元年》:“公赐季友汶阳之田。”晋.杜预注:“汶阳田,汶水北地。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公元前六五九年,鲁僖公把汶阳田赐给执政大臣季友。后用为咏农耕田产之典。唐.刘长卿《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句当苗

  • 数行俱下

    同“五行俱下”。《旧唐书.欧阳询传》:“虽貌甚寝陋,而聪悟绝伦,读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

  • 隆宠

    源见“隆准”。指君王的厚爱。《晋书.傅咸传》:“臣既驽弱,不胜重任……虚忝隆宠。”南朝 宋鲍照《绍古辞》:“恩荣难久持,隆宠易衰偏。”【词语隆宠】   汉语大词典:隆宠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乐( ㄧㄠˋ yào ):爱好。 聪明人喜欢水,仁人喜欢山。 古人认为“智者”活跃,故爱水;“仁者”安静,故爱山。 后也表示各有所好。语出《论语.雍也》:“子曰:‘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

  • 负弩先驱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汉司马相如被封为中郎将,建节出使西南夷。至蜀,蜀太守以下官员都来迎接。县令身背弓

  • 蛟布

    源见“鲛人泣珠”。传说鲛人所织的丝织品。蛟,通“鲛”。南朝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扬州有蛇市,市人鬻珠玉,而杂货蛟布。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词语蛟布】   汉语大词典:蛟布

  • 善始令终

    同“善始善终”。三国 魏嵇康《琴赋》:“既丰赡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终。”宋 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殊勋懿行,溢美于青编;善始令终,腾劳于明代。”见“善始善终”。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

  • 子猷归

    源见“访戴”。谓访友兴尽而归。唐戴叔伦《答孙常州见忆》诗:“那能寄相忆,不并子猷归。”宋 林景曦《东山渡次胡汲古韵》:“老洞藏云安石卧,孤舟载雪子猷归。”

  • 鹏起

    源见“鲲鹏展翅”。比喻实现远大的抱负。唐李咸用《冬日喜逢吴价》诗:“莺迁犹待销冰日,鹏起还思动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