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原是战国时期以老子为代表的一种复古思想。后则泛指彼此互不通声气。老子认为,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不向远方迁徙;虽有船和车,没有必要乘坐它;虽有武器装备,没有地方陈列它。使人民再用古代结绳记事的办法。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习惯,邻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犬吠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不相往来。

【出典】:

《老子》80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其他 鸡狗的叫声都能听到,而双方一辈子到死也没有互相交往。比喻人或单位之间互不通信息和交流的情况。语本《老子》80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相,不读作xiàng。△用于社会交往方面。→各不相谋 ↔此唱彼和


【词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成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汉语词典: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猜你喜欢

  • 长门催泪

    同“长门孤寂”。唐杨巨源《月宫词》:“迥过前殿曾学眉,回照长门惯催泪。”

  • 穆逃楚难

    源见“楚筵辞醴”。谓见机行事,全身远祸。唐李白《上崔相百忧章》诗:“穆逃楚难,邹脱吴灾。见机苦迟,二公所咍。”

  • 白堕

    同“白堕酒”。宋苏辙《次韵子瞻病中大雪》:“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词语白堕】   汉语大词典:白堕

  • 微言

    《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汉书.艺文志》说,孔子逝世后,就没有一个人再能说出精辟深刻的思想言论。后因用“微言”喻精辟深邃之言论。宋.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 饭玉炊桂

    源见“食玉炊桂”。比喻物价昂贵。汉应璩《与尚书诸郎书》:“饭玉炊桂,犹尚优泰。”

  • 渔阳挝

    同“渔阳掺挝”。宋苏轼《兴龙节侍宴》诗:“幅巾起作《鸜鹆舞》,叠鼓谁掺《渔阳挝》?”

  • 百年树人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的事,很不容易。《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续孽海花》楔子:“不过培植花草,一年就有效验;培植国民,至少须有数十年。所以古人说:

  • 遏行云

    源见“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动听。前蜀魏承班《玉楼春》词:“声声清迥遏行云,寂寂画梁尘暗起。”【词语遏行云】   汉语大词典:遏行云

  • 麒麟阁

    源见“图像麒麟”。功臣彰名享誉之处,常借指报国立功。唐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志在麒麟阁,无心云母屏。”【词语麒麟阁】  成语:麒麟阁汉语大词典:麒麟阁

  • 文人相轻

    《文选》卷五二,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后汉茂陵人,字武仲,博学能文)之于班固(后汉安陵人,字孟坚,九岁能属文,及长,博贯载籍,续其父班彪所著《汉书》),伯仲之间(即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