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高门纳驷

高门纳驷

源见“于公高门”。谓门第显赫。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既而幽垄埋魂,终降槐庭之赠;高门纳驷,式居第社之封。”


【典源】 《汉书·于定国传》:“始(于) 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到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今译】 汉代于定国的父亲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治狱公正,平反冤屈,郡中曾为立生祠。他住的闾巷大门坏了,同闾的人商议修复,于公说:“将闾门修得高大一些,让大官坐的四匹马拉的高盖车也能通过。我治狱从未有冤案,积下了阴德,后世子孙一定有发达的。”果然于定国位至廷尉丞相,于永位至御史大夫。

【释义】 后以此典称人有德行,后代发达显贵; 或反用其意,指身境困厄,住居狭陋。

【典形】 大我门、高盖之荣、高闾、高门、高门纳驷、高门庆、门容驷、容高盖、容驷、容驷马、驷马高门、廷尉门高、于公阴德、于门、于门高大、门低不容驷、高门大车、门小愧车马、高门驷马、门大容千驷、驷马高盖、车马高门、于家决狱、于公门户、驷马门、志容驷。

【示例】

〔大我门〕 清·归庄《知家兄尔复生子志喜》:“莫但传先泽,方期大我门。”

〔高盖之荣〕 唐·骆宾王《上廉察使启》:“虽噬指思归,空轸倚闾之望; 而啮臂求仕,非图高盖之荣。”

〔高闾〕 宋·陆游《幽居》:“蔽床欣卜宅,容驷笑高闾。”

〔高门纳驷〕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既而幽垄埋魂,终降槐庭之赠; 高门纳驷,式居茅社之封。”

〔高门庆〕 唐·刘禹锡《苏州白舍人寄新诗》:“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门容驷〕明·袁宏道《为耿华平题先公册》:“家贫自许门容驷,国瑞方知种有麟。”

〔容高盖〕 宋·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著腐儒。”

〔容驷〕宋·苏轼《闭户》:“巷僻断非容驷路,肠枯那有蹴蔬羊。”

〔驷马高门〕 金·元好问《与宗秀才》:“驷马高门看他日,始知种德有根株。”

〔廷尉门高〕 清·钱谦益《于广文挽诗》:“廷尉门高犹驷马,广文官冷自寒毡。”

〔于公阴德〕元。揭傒斯《送郑司狱归衢州》:“尽说于公有阴德,掉头相别大江濆。”

〔于门〕 宋·朱淑真《题王氏必兴轩》:“未必芝兰遍谢砌,好看车马集于门。”

〔于门高大〕 元·蒲道源《人月圆·赵君锡再得雄》:“灵椿未老,丹桂先芳。他年须记,于门高大,车马煌煌。”


猜你喜欢

  • 始终不渝

    渝:改变。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形容意志坚定。陆纳,字祖言,吴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东晋士族。少有清操,超凡脱俗,州举为秀才,累迁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出为吴兴太守。后以爱子长生有疾,解官归乡,不久爱

  • 人微权轻

    指田穰苴(ráng jū禳拘)对齐景公说:自己资望浅、权位轻,希望得到一位大臣做监军。后以此典形容地位低下,资历浅,说话不起作用。田穰苴,春秋时齐国人,因做过司马(管军政和军赋),所以又称为司马穰苴。

  • 桃园之拜

    同“桃园结义”。梁启超《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月月有桃园之拜,处处有梁山之盟。”【词语桃园之拜】  成语:桃园之拜汉语大词典:桃园之拜

  • 丁令归来

    同“丁令还乡”。清吴伟业《鲞鹤》诗:“丁令归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

  • 甘棠之化

    同“甘棠惠化”。《隶释.汉赵相雍劝阙碑》:“至赵国府君,在官五载,莅政清平,有甘棠之化。”

  • 背痒仙爪爬

    源见“麻姑搔背”。比喻正中下怀,称心如意。宋苏轼《兴龙节侍宴前一日微雪与子由同访王定国小饮清虚堂》诗:“头风已倩檄手愈,背痒却得仙爪爬。”

  • 肯构

    同“肯堂肯构”。宋王禹偁《郑善果非正人论》:“光肯构之孝心,砺尽忠之臣节。”明文徵明《贺东畬钱先生构别墅》诗:“生儿已副高门望,作室能忘肯构心?”【词语肯构】   汉语大词典:肯构

  • 采薪教子

    《晋书.列女传.韦逞母宋氏》:“宋氏与夫在徙中,推鹿车,背负父所授书,到冀州,依胶东富人程安寿。寿养护之。逞时年小,宋氏昼则樵采,夜则教逞,然纺绩无废。寿每叹曰:‘学家多士大夫,得无是乎!’逞遂学成名

  • 邓氏铜山

    同“邓家铜山”。《廿载繁华梦》一回:“关部里一个库书,自委任周庸祐以来,每年的进项,不下二十万金,这一个邓氏铜山,倒要打点打点。”【词语邓氏铜山】  成语:邓氏铜山汉语大词典:邓氏铜山

  • 于公门高

    同“于公高门”。清钱谦益《祖忠臣先赠中大夫制》:“于公之门已高,岿然绰楔;毕万之后必大,蔚矣云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