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隋侯之珠

隋侯之珠

淮南子.览冥训》:“顺之者利,逆之者凶。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高诱注:“隋侯,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盖明月珠也。”又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日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后因以“隋侯之珠”为宝珠。亦泛指至珍之物。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隋侯之珠,夜光之璧,只足结怨而不见德。”


偏正 古代传说中的明珠,比喻极其贵重的东西。《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 ~,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 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用于珍贵的物品。→和氏之璧 ↔墙上芦苇。也作“随侯之珠”。


【词语隋侯之珠】  成语:隋侯之珠汉语词典:隋侯之珠

猜你喜欢

  • 担雪塞井

    唐.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吃!”塞是填的意思。担雪塞井,以易融化的雪去填井。后以担雪塞井比喻白费气力,或徒劳无用。亦作“担雪填井”、“担雪填河”、“挑雪填井”。《水浒全

  • 举棋不定

    是说举起棋子不知如何下为好。比喻临事犹豫,拿不定主意。公元前559年,卫献公因遇大臣孙林父、宁殖无礼,而被他们驱逐出境,另立公孙剽为君,是为卫殇公。公元前548年,因为宁、孙两家矛盾,宁殖之子卫国执政

  • 嶰谷竹

    源见“伶伦凤律”。指能制乐器的良竹。喻指人才。宋苏轼《用前韵再和孙志举》:“譬彼嶰谷竹,剪裁待伶伦。”

  • 秦台凤

    同“秦台凤箫”。清袁于令《西楼记.觅缘》:“梦想秦台凤影,奈缘潜空馀愁病。”

  • 倒餐甘蔗

    源见“渐入佳境”。喻境遇越来越好。宋戴复古《客游》诗:“倒餐甘蔗入佳境,昼着锦衣归故乡。”

  • 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指对某些事情,只能揣摩领会它的意思,却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语出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七:“其术可以心得,不可以言喻。”后多引作〔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清.刘大櫆《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

  • 齐奴豪奢

    源见“石崇斗奢”。谓骄奢挥霍。元杨奂《金谷行》:“齐奴豪奢谁比数,酒醒爱击珊瑚株。”

  • 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开国:古代指有功受封为诸侯。承家:指有功受封为卿大夫。 诸侯卿大夫须用君子,不能用小人。语出《易.师》:“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孔颖达疏:“上六,处《师》之极,是师之终竟也。大君,谓

  • 画地刻木

    源见“画地为牢”、“刻木为吏”。画地为牢,刻木为吏。用为深嫉狱吏之词。《梁书.王僧儒传》:“盖画地刻木,昔人所恶,丛棘既累,于何可闻,所以握手恋恋,离别珍重。”并列 画地为牢,刻木为吏。后用于深恶狱吏

  • 扫穴

    同“犁庭扫穴”。清 张逸少《北征凯旋诗》:“扫穴传方略,丰碑勒武功。”清魏源《圣武记》卷七:“敕诸将移小金川之师,进讨大金川,誓必扫穴禽渠,乃许蒇事。”【词语扫穴】   汉语大词典:扫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