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同声共气”。《廿年繁华梦》四回:“故小弟要进京里寻个知己……这时同声同气,才好做事。”【词语同声同气】 成语:同声同气汉语大词典:同声同气
唐.韩愈《昌黎集》卷三《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问道于盲,是指向盲人问路。盲人并不识路,所问也必然达不到目的。后引申为向无知者求教,既可用为自谦之
是统治者统治人民的一个权术,意谓施政时要宽与严相辅而行。公元前522前,郑国执政大夫子产病故。遗命继任执政大夫太叔为政要宽猛结合。对此,孔子非常欣赏。他说,子产的方法太好了。政事宽大百姓就怠慢,怠慢就
古代贵族所用的一种洗涤剂,以豆粉和合药品制成,洗涤手面,使之光泽。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王敦初尚主,如厕,……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瑠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赵文子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不敏,不明达,不才。后以“敬谢不敏”为推脱做某事的婉词。吴晗《再谈神仙会和百家争鸣》:“这几年
源见“盐梅和鼎”。指作君王的宰辅之臣。元白朴《朝中措》词:“任是和羹傅鼎,争如漉酒陶巾。”
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语本《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先君能以人之长续其短,以人之厚补其薄。”见“取长补短”。[例]在学习中,只有不断~,才能提高。【词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成语:取人之长
源见“杜预沉碑”。谓执着于身后显名。宋欧阳修《和韩学士襄州闻喜亭置酒》:“可笑沉碑忧岸谷,谁能把酒对江山?”
源见“璧谢”。谓退还馈赠,明许自昌《水浒记.投胶》:“难道受餐返璧多遗恨,须知我生平长物何曾吞。”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能够抵抗外界的侵蚀和影响。为了说明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作者举例说,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