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

宋玉《对楚王问》(见梁萧统《文选》):“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跟着合唱)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楚国的歌曲名称,属于雅乐,多为上层士大夫阶级所欣赏。宋玉听到楚王对他发出责问时,用“曲高弥寡”的道理,来表明自身行为清高,不同于流俗,因此就得不到大家赏识。后因以“阳春白雪”比喻高雅的文艺作品。

文选》晋.张景阳(协)《杂诗》之五:“《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末,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并列 《阳春》、《白雪》,都是战国时楚地高雅艰深的曲调。后泛指高雅不凡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有时也形容才能出众。语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宋·辛弃疾《满庭芳·游豫章东湖再用韵》词:“~,清唱古今稀。”杨链《龙膏记》9出:“当年子建应无逊,~谁能并。”△多着重于不被多数人理解或接受。↔下里巴人。 也作“白雪阳春”。


【典源】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 《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 (he) 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 《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 (zhi),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今译】 春秋时有人在楚国郢都的市上唱歌,开始唱 《下里》、《巴人》时,城中随之唱和的有几千人; 当唱《阳阿》、《薤露》时,随之唱和的还有几百人; 唱《阳春》、《白雪》时,随之唱和的不过几十人; 当歌者唱出最难的曲调,抑扬婉转、变化奇妙时,随之唱和的只有几个人了。这说明曲调越高雅,能够应和的人越少。

【释义】 后以“阳春白雪”等指格调高雅,超凡脱俗的作品或人才; 以“下里巴人”等指通俗平凡的作品或人物; 以“曲高和寡”等指高深的作品或人的言行不为世人理解。

【典形】 巴歌、巴曲、巴人调、白雪、白雪唱、白雪调高、白雪声名、白雪阳春、惭巴、楚客歌、楚雪、歌雪、歌郢、寡和、和巴、和寡、荆人白雪歌、名高白雪、篇章欺白雪、曲高和寡、容巴、思郢、雪唱、阳春、阳春白雪、阳春一曲、阳阿、郢唱、郢歌、郢曲、郢雪、郢中白雪、郢中唱、奏巴人、高歌空郢市、俚曲无白雪、宋玉歌阳春、巴曲和清商、楚雪高张、楚客歌雪、酣歌郢雪、唱高和寡、绕雪追歌、郢歌白雪、阳春相和、阳春和寡、白雪屡传、白雪和高、一曲阳春、歌白雪、郢中歌、郢中儿、和阳春、发阳春、阳春才。

【示例】

〔巴歌〕 唐·薛涛《酬文使君》:“今日谢庭飞白雪,巴歌不复旧阳春。”

〔巴曲〕 唐·杨巨源《早朝》:“圣道逍遥更何事,愿将巴曲赞康哉。”

〔巴人调〕 元 · 陈基 《题玉山草堂》:“竹枝已听巴人调,桂树仍闻楚客歌。”

〔白雪〕 唐·高适《睢阳酬别畅大判官》:“高才擅白雪,逸翰怀青霄。”

〔白雪调高〕 唐·武元衡《荆帅》:“白雪调高歌不得,美人南国翠娥愁。”

〔白雪声名〕 清·孔尚任 《桃花扇》:“黄金肝胆,指顾中原; 白雪声名,驱驰上国。”

〔白雪阳春〕 元·曾瑞《喜春来·阅世》:“佳章软语醒时和,白雪阳春醉后歌。”

〔惭巴〕 唐·李商隐《喜雪》:“联辞追许谢,和曲本惭巴。”

〔楚客歌〕 清·程先贞 《还山春事》:“青萍久废吴王剑,白雪犹存楚客歌。”

〔楚雪〕 明 · 袁宏道 《集沈青平斋》:“丽歌飞楚雪,方语杂吴都。”

〔歌雪〕 宋·洪��《永遇乐·送春》:“歌雪徘徊,梦云溶曳,欲劝春住。”

〔歌郢〕 清·黄景仁《乙未除夕前五日》:“贱子工谈俳,群公任歌郢。”

〔寡和〕 晋·陆机《演连珠》之二十三:“是以南荆有寡和之歌,东野有不释之辩。”

〔和巴〕 明·李东阳《谢于乔庶子二亲寿诗》:“道阻遥思越,辞荒强和巴。”

〔和寡〕 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赠傅羲秀才》:“幼眇文章宜和寡,峥嵘肝肺亦交难。”

〔荆人白雪歌〕 唐·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一奏荆人白雪歌,如闻洛客扶风坞。”

〔名高白雪〕 五代·欧阳炯《花间集序》:“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合鸾歌; 响遏青云,字字而偏谐凤律。”

〔篇章欺白雪〕 唐·罗隐《寄前户部陆郎中》:“近日篇章欺白雪,早年词赋得黄金。”

〔曲高和寡〕 清·黄景仁《武昌杂诗》:“谁信曲高真和寡,至今延露总难闻。”

〔容巴〕 宋·刘筠《属疾》:“逍遥成雅咏,属和肯容巴。”

〔思郢〕 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

〔雪唱〕 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

〔阳春〕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不惜劳歌尽,谁为听阳春。”

〔阳春白雪〕 唐·张祜《董家笛》:“一夜梅花笛里飞,阳春白雪复辉辉。”

〔阳春一曲〕 唐·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阳阿〕 宋·范成大《次韵章秀才北城新圃》:“清江韵新引,清绝胜阳阿。”

〔郢唱〕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是知窃混吹于齐竽,滥飞声于郢唱。”

〔郢歌〕 宋·朱淑真《对雪一律》:“纷纷瑞雪压山河,特出新奇和郢歌。”

〔郢曲〕 南朝宋·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蜀琴抽白雪,郢曲发阳春。”

〔郢雪〕 元·燕公楠《摸鱼儿》:“且细酌盱泉,酣歌郢雪,风致美无度。”

〔郢中白雪〕 唐·李白《白纻辞》:“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

〔郢中唱〕唐·孟郊《赠姚怤别》:“闻君郢中唱,始觉知音难。”

〔奏巴人〕 唐·骆宾王《和王记室从赵王春日》:“雅曲终难和,徒自奏巴人。”


【词语阳春白雪】  成语:阳春白雪汉语词典:阳春白雪

猜你喜欢

  • 曲突移薪

    同“曲突徙薪”。清李渔《玉搔头.媲美》:“曲突移薪计未忠,焦头烂额敢居功?”【词语曲突移薪】  成语:曲突移薪汉语大词典:曲突移薪

  • 南宫故事

    《后汉书.郑弘传》:“郑弘字巨君,会稽山阴人也。……弘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皆著之南宫,以为故事。”郑弘对于政务十分熟悉,能够不断地建议修补各种典章制度。郑弘为尚书令,尚书省位於宫廷之南,故尚书省称为

  • 书史淫

    同“书淫”。宋辛弃疾《鹧鸪天.不寝》词:“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治书史淫。”

  • 舍其旧而新是谋

    舍:弃。是:助词,用于动词和它的宾语之间,起着把宾语提前的作用。 意谓舍其旧而谋其新。即弃旧图新。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聊斋志异.阿霞》:“噫!人之无良,舍其旧

  • 董脐

    同“董卓脐”。沈砺《读史漫成》诗之八:“磔石销朱骨,焚膏烛董脐。”

  • 马当山下风

    同“马当风”。清宋琬《寄怀周伯衡宪副》诗:“安得马当山下风,共看匡庐千尺水。”

  • 羝乳乃得归

    其他 羝,公羊。引申为永远不能归返。《汉书·苏武传》:“匈奴徙武北海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用于回返方面。也作“羝乳得归”。

  • 一字值千金

    同“一字千金”。宋戴复古《望江南》词之一:“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值千金。”清李渔《意中缘.入幕》:“‘一字值千金’是说文理值钱的意思。”见“一字千金”。宋·戴复古《望江南》:“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

  • 难收覆盆水

    同“覆水难收”。清李渔《奈何天.狡脱》:“他便要回归,我也难收覆盆水。”【词语难收覆盆水】   汉语大词典:难收覆盆水

  • 偷香韩寿

    源见“贾女香”。指与女子偷情私通的人。元 陈克明《粉蝶儿.怨别》套曲:“不弱如待月张生,偷香韩寿,谒浆崔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