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闻韶忘味

闻韶忘味

《韶(sháo勺)》:虞舜乐名。此典指孔子听到《韶》乐歌颂舜能继尧德之美好,他都忘记吃肉味道。后以此典比喻音乐悦耳,令人忘情;也比喻恭听帝王之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子为古代对男子尊称。他是鲁国(zōu邹)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邹城)人。先世是宋国贵族。孔子初为鲁国委吏(管粮仓)、乘田(管畜牧)、司空(管工程)之官。后周游列国,聚徒讲学。他曾任鲁国司寇(掌刑狱、纠察)并行摄相事(代理宰相职务)。相传他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有七十二人。孔子主要言行由门徒记载,编成《论语》一书,计二十篇。他曾改订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孔子是春秋末期杰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创始人。 当初,孔子曾到齐国,当高昭子(名张,齐国贵族。齐景公病危时,嘱托他立少子为太子)家臣(春秋时各国卿大夫之臣属、幕僚),想以此通过关系接触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齐国君)。他与齐国太师(乐官)谈论音乐,听到《韶》乐歌颂舜能继尧德之美好,就学习起来,有三个月忘记吃肉味道,齐国人非常称赞他。此典又作“适齐忘味”、“听咸韶”、“宣尼忘味”、“忘味”、“三月忘味”、“闻韶”、“忘肉”。

【出典】:

史记》卷47《孔子世家》1910、1911页:“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例句】:

北周·庾信《贺新乐表》:“聘鲁请观,理当见其盛德;适齐忘味,定是知其尽美。”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入其门者,披烟雾于九天;闻其音者,听咸韶于三月。” 唐·元稹《箫韶九成赋》:“故季札聆音而感深,宣尼忘味于耳盈。” 唐·张鷟《游仙窟》:“一时忘味,孔丘留滞不虚;三日绕梁,韩娥余音是实。” 宋·苏轼《山村五绝》之三:“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宋·黄庭坚《次韵答尧民》:“譬如闻韶耳,三月忘味叹。” 宋·陆游《病思》之四:“本自入山缘服玉,不应忘味待闻韶。” 金·元好问《继遇轩和党承旨》之二:“大雅久不作,闻韶信忘肉。”


【典源】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注: 周曰:“孔子在齐,闻习韶乐之盛美,故忽忘于肉味。”《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今译】孔子到齐国,听到虞舜时的韶乐后,三月尝不出肉味来,他说:“想不到音乐竟有这么高的境界,这么大的力量啊。”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音乐高妙,令人忘情; 也用以指恭听帝王之乐。

【典形】 三月忘味、适齐忘味、听咸韶、忘肉、忘味、闻韶、闻韶忘味、宣尼忘味、三月忘肉味、忘味三月、在齐闻韶、忘肉味。

【示例】

〔三月忘味〕 宋·黄庭坚《次韵答尧民》:“譬如闻韶耳,三月忘味叹。”

〔适齐忘味〕 北周·庾信《贺新乐表》:“聘鲁请观,理当见其盛德; 适齐忘味,定是知其尽美。”

〔听咸韶〕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入其门者,披烟雾于九天; 闻其音者,听咸韶于三月。”

〔忘肉〕 金·元好问《继遇轩和党承旨》之二:“大雅久不作,闻韶信忘肉。”

〔忘味〕 唐·张鷟《游仙窟》:“一时忘味,孔丘留滞不虚; 三日绕梁,韩娥余音是实。”

〔闻韶〕 宋·陆游《病思》之四:“本自入山缘服玉,不应忘味待闻韶。”

〔闻韶忘味〕 宋·苏轼《山村五绝》之三:“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宣尼忘味〕 唐·元稹《箫韶九成赋》:“故季札聆音而感深,宣尼忘味于耳盈。”


猜你喜欢

  • 难弟

    源见“难兄难弟”。犹贤弟。宋程俱《九月七日夜梦王元规诘旦其弟元矩适相访感而作诗一首》:“清晨客在门,乃自乌衣来。典刑见难弟,共叹一息乖。”【词语难弟】   汉语大词典:难弟

  • 油云

    《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后因以“油云”指浓云。晋陆机《赴洛》诗:“谷风拂修薄,油云翳高岑。”【词语油云】   汉语大词典:油云

  • 好大喜功

    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古代多指帝王轻动干戈,夸张武功。宋代罗泌《路史.前纪》四:“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后人多用来形容作事大手大脚,以求夸大其成绩的浮夸作风。并列 喜好干大事,建功立业。《新唐书

  • 邯郸幻境

    同“邯郸景”。宋陆游《致仕后述怀》诗:“滟滪危途过,邯郸幻境空。”

  • 泥辙

    源见“涸辙之鲋”。喻指失意落泊。唐孟郊《赠李观》诗:“昔为同恨客,今为独笑人。舍予在泥辙,飘迹上云津。”

  • 熊胆

    同“熊丸之教”。宋杨万里《薛舍人母方氏太恭人挽章》诗之一:“熊胆平生苦,鱼轩晚岁荣。”【词语熊胆】   汉语大词典:熊胆

  • 相思木

    旧题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昔战国时,魏国苦秦之难。有民从征戌秦,久不返,其妻思之而卒。既葬,冢上生木,枝叶皆向夫所在而倾,因谓之相思木。”此与古代传说“相思树”的故事相类似。后因用为夫妇相爱生

  • 惩羹吹虀

    同“惩羹吹齑”。宋秦观《谢馆职启》:“束缊还妇,虽蒙假借之私;惩羹吹虀,尚虑谴呵之及。”见“惩羹吹齑”。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而瑰玮特绝之徒,益~羞与哙伍。”【词语惩羹吹虀】  成语:惩羹吹虀

  •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42` 安定和危难,可以互相转化,灾祸和幸福,可以互为因果。语出《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章炳麟《菌说》:“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事之由妄想而成者,岂独胚胎然哉!”其他

  • 舜娥悲

    同“舜妃悲”。宋陈师道《望夫石》诗:“无言息妫怨,有泪舜娥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