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门外汉

门外汉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圆智举东坡诗‘溪声便是广长舌,山邑岂非清净身’,曰:‘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此菴曰:‘是门外汉耳。’”

宋.苏东坡于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由黄州赴汝州途中,曾游庐山,作《赠东林总长老》诗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四万八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诗以山色自然景象,比喻佛教三身之一的远离罪恶与烦恼的“清净身”;以淙淙溪流,比喻佛道三十二相之第二十七相能言善辩的“广长舌”,末二句则极言禅宗的第一义不可言喻,使全诗山川景物尽皆佛化,造意遣词,浑成玄远。故圆智见诗,视东坡为佛教中人,然僧人此菴却认为仍是“门外汉”。后因以“门外汉”喻外行人。

清.徐枋《与杨明远书》:“事固有轻重难易,非可一概作门外汉语也。”


偏正 指对某种专业或技能未入门的外行。语本唐·释慧能《坛经·自序品一》:“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到门内。’”冯玉祥《我的生活》28章:“实业和教育方面,我完全是~。”△贬义。用于评价人的技艺本事。↔能工巧匠


【词语门外汉】  成语:门外汉汉语词典:门外汉

猜你喜欢

  • 三弹归铗

    源见“冯驩弹铗”。谓怀才之士希望得到赏识。清毛奇龄《予再赴湖西讲堂》诗:“三弹归铗楚天涯,日望西陵不见家。”

  • 董相帷

    同“董生帷”。董仲舒曾拜江都相,因称“董相”。清陈维崧《贺新郎.呈毛子公阮》词:“不是郡楼吾懒上,怕重经董相帷前走。”【词语董相帷】   汉语大词典:董相帷

  • 筑金台

    源见“黄金台”。指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事。喻好贤、求贤。元朱希晦《伤时》诗:“太息有人趋玉食,可怜无地筑金台。”

  • 靡风

    源见“风行草偃”。谓风向哪边吹,草向哪边倒。形容极其容易。《新唐书.李训郑注等传赞》:“训因王守澄以进,此时出入北军,若以上意说诸将,易如靡风。”【词语靡风】   汉语大词典:靡风

  • 为苍生起

    源见“东山再起”。退隐后再度被起用。元许有壬《水龙吟.寿静公右平章》词:“待他年,凤诏九重重下,为苍生起。”

  • 茱萸会

    源见“重九登高”。古俗重阳节佩茱萸登高饮宴,故称。郁达夫《海上候曼兄不至步原韵奉答》:“重阳好作茱萸会,花萼江边一夜游。”【词语茱萸会】   汉语大词典:茱萸会

  • 插柰花

    源见“簪白柰”。指皇后逝世。唐窦叔向《贞懿皇后挽歌》:“命妇羞蘋叶,都人插柰花。”

  • 弟子三千

    弟子:门徒;学生。此典指孔子大约有门徒三千多人。后以此典比喻老师教学有方,门徒众多;或形容尊敬有学问之老师,自己愿作学生受教。 当时,孔子用诗、书、礼、乐之内容作为教材教学,前来学习的学生大概有三千多

  • 耻其言而过其行

    而:用同“之”。 一个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语出《论语.宪问》:“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杨伯峻泽注:“而,用法同‘之’,说详《词诠》。皇侃所据本、日本足利本,这一‘而’字都作‘之’。”明

  • 尘缁

    源见“京洛尘”。指尘污,污垢。南朝 宋鲍照《绍古辞》之二:“何言年月驶,寒衣已捣治;绦绣多废乱,篇帛久尘缁。”【词语尘缁】   汉语大词典:尘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