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邓攸无子

邓攸无子

晋书.邓攸传》载:邓攸,字伯道,西晋 永嘉末年,因避石勒兵乱逃难到江南。南逃时,步行,担其儿及侄儿。途中屡遇险,度难两全,乃弃去儿子,保全了侄儿,后竟无嗣。东晋时,官至尚书右仆射。后以“邓攸无子”谓无子嗣。唐元稹《三遣悲怀》诗之三:“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典源】 《晋书·良吏列传·邓攸传》:“石勒过泅水,(邓)攸乃斫坏车,以牛马负妻子而逃。又遇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儿及其弟子绥。度不能两全,乃谓其妻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绝,止应自弃我儿耳·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弃之。攸弃子之后,妻不复孕。过江,纳妾,甚宠之,讯其家属,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攸素有德行,闻之感恨,遂不复畜妾,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今译】 晋代邓攸字伯道,曾被裹于石勒乱军中,后携妻与子而逃,遇强盗抢去牛马,步行担着其子及弟弟的儿子,考虑无力两全,与妻子商量弃去己子而带弟弟之子继续逃亡。以后妻子不再生育,纳一妾又是自己甥女,因而再不纳妾,终于无子,当时人都为他感叹,说:“老天没有眼,使邓伯道没有儿子。”

【释义】 后以此典指无子或子亡。

【典形】 伯道伤无嗣、伯道无儿、邓攸无子、孤单同伯道、哭邓攸、无儿悲邓攸、无儿老邓攸、邓家无子、邓攸身、伯道暮年、伯道子孙无。

【示例】

〔伯道伤无嗣〕 清·黄景仁《思旧篇》:“一生伯道伤无嗣,四壁相如尚有妻。”

〔伯道无儿〕 唐·杜牧《重到襄阳哭亡友》:“故人坟树立秋风,伯道无儿迹更空。”

〔邓攸无子〕 唐·元稹《遣悲怀》:“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孤单同伯道〕 唐·白居易《阿崔》:“孤单同伯道,迟暮过商瞿。”

〔哭邓攸〕 清·王紫绶《哭师》:“凭将夫子呼杨震,不见藐孤哭邓攸。”

〔无儿悲邓攸〕 唐 ·元稹 《阳城驿》:“有鸟哭杨震,无儿悲邓攸。”


【词语邓攸无子】  成语:邓攸无子汉语词典:邓攸无子

猜你喜欢

  • 八米卢郎

    《北史.卢思道传》:“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唯思道独得八篇。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八米,指谷的出米率达到八成,表示上等。一说,为“八采”之误,指卢思道所作的十首诗被采用

  • 棘门戏

    参见:棘门军

  • 麈谈助霏

    源见“麈尾清谈”。形容谈论高妙。清赵翼《白须》诗:“麈谈助霏清玉屑,牙慧增吐艳雪花。”

  • 姑息

    谓无原则地宽容。曾子病危时,他的儿子曾元、曾申、学生乐正子春和一个小童在旁守护。那个小童看到曾子的床垫十分漂亮,便由衷地表示赞叹。曾子听到后,非常吃惊地说,这是季孙氏送我的,你们扶我起来把垫子换掉。曾

  • 书契

    111 ① 文字。契是在甲骨上刻字。《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词语书契】   汉语大词典:书契

  • 任风波

    宋.李献民《云斋广录.唐御史》:“御史唐介一日挈家渡淮,至中流忽有大风,波涛泛滥,舟人甚恐,以为不免饲鱼鳖矣。公乃朗吟诗云:‘圣宋非狂楚,清淮异汨罗。平生仗忠信,今日任风波。’日暮,舟济南岸,众乃欣然

  • 桓谭非谶

    《后汉书.桓谭传》:“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其后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桓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

  • 结髦忘忧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刘备屯於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性好结眊,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

  • 龟图

    《纬攟.龙鱼河图》:“尧时与群臣贤者到翠妫之川,大龟负图来投尧,尧敕臣下写取告瑞应,写毕龟还水中。”后以为歌颂帝王瑞应之词。《隋书.礼仪志一》:“爰始登极,蒙授龟图;迁都定鼎,醴泉出地;平陈之岁,龙引

  • 不欺暗室

    也作“弗欺暗室”、“暗室不欺”等。意思是即使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欺心的事情。这是古人的一种美德,后人常借此自勉或赞他人。梁简文帝萧纲(503-551年)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南朝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