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进退维谷

进退维谷

犹言处境艰难。清许葭村《与致仕太仆祝》: “视彼逐市朝、进退维谷者,相去奚啻霄壤! ”●《诗·大雅·桑柔》: “朋友已谮,不胥以穀。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谮: 不信。胥: 相。榖: 善。相传周厉王好利,大臣芮良夫劝谏不听,便作《桑柔》诗,以讽厉王暴虐,小人得势,贤人被逐而陷入深谷之中。


主谓 进退都处于困难之中。比喻处境窘迫困难。语出《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高阳《粉墨春秋》:“整天空袭警报不断……到香港的人,如果当地没有亲友可以投靠,便陷入了~的窘境。”△一般表示用于陷入窘境,无所依靠。→进退两难 左右为难 ↔畅行无阻左右逢源 进退自如。也作“进退唯谷”、“进退惟谷”。


进退都陷于困难境地谓之 “进退维谷”。

“维”,语助词。“谷”呢? 有困境之义吗?

两山之间的夹道或流水道谓之 “谷”,此处自然行走不便,因以比喻困境。所以 “进退维谷”,讲的就是进退都陷于困境。

此语出自 《诗·大雅·桑柔》: “人亦有言,进退维谷。”传:“谷,穷也。”穷、困义通。笺: “前无明君……故穷也。”疏引王肃云: “进不遇明君,退不遇良臣,维以穷。”

清·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以 “谷”为 “榖”之借字,释为“善”,意指进退两难善全。意虽同,然以 “谷”通 “榖”则非。因“人亦有言,进退维谷”前两句即是 “朋友已谮 ( 不信任) ,不胥以榖 ( 不相与善) ”。诗文不可能前句用本字,后句用借字,故马说未允。


【词语进退维谷】  成语:进退维谷汉语词典:进退维谷

猜你喜欢

  • 扶老

    《艺文类聚》卷九二引汉应劭《风俗通》:“《周官.罗氏》:‘献鸠养老。’汉无罗氏,故作鸠杖以扶老。”谓手杖可供老人凭借扶持。后因用以为手杖的别名。晋陶潜《归去来兮辞》:“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宋

  • 朋党

    结党拉派。《战国策.赵策二》:“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禁朋党以励百姓。”【词语朋党】   汉语大词典:朋党

  • 丁公被戮

    比喻为臣不忠的下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母弟丁公(固),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竭见高祖。高

  • 善贾而沽

    好价钱卖出去。《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者?”韫椟:藏在柜子里。贾:通“价”。沽:卖。旧时多用来比喻有才干的人等待机会以求一售。参见“待贾”条。偏正 贾,价。沽,卖。等到好价

  • 冯生弹

    同“冯驩弹铗”。清朱彝尊《孙少宰蛰室观吴季子剑四十韵》:“岂为冯生弹,聊效庄叟呋。”

  • 邓通钱

    源见“邓家铜山”。指多钱,豪富。明高濂《玉簪记.占儿》:“能知《周易》理,能撰邓通钱。”【词语邓通钱】   汉语大词典:邓通钱

  • 倚社凭城

    源见“城狐社鼠”。谓有后台靠山可依仗。清蒲松龄《代王侍读与布政司何书》:“某且包娼宿妓,盘乐偷安;绩亦倚社凭城,规避不出。”

  • 陶径

    同“陶潜三径”。明李东阳《题徐氏合晖堂》诗:“陶径松菊今古在,米船书画往来通。”【词语陶径】   汉语大词典:陶径

  • 捉将官里

    源见“断送老头皮”。当官的戏谑语。陈声暨《寄妇》诗:“捉将官里到而今,世故茫茫总未深。”

  • 沟浍皆盈

    浍:田间水沟。 大小沟渠,水都满了。 形容水大。语出《孟子.离娄下》:“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五:“乾隆一日在亭中赏雨,已而渐猛,沟浍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