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车笠盟

车笠盟

初学记》卷十八引晋.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

乘车,乘马;戴笠,步行;一富贵,一贫贱,然而富贵者不忘故旧,仍以友相待。后因称友谊笃重,不因贫贱富贵而有所改变为“车笠盟”。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麻风女邱丽玉》:“叟愕然,曰:仆与渠(他),原无车笠盟,不过曾觌(音dí,相见)面。”


【典源】《初学记》卷十八引晋·周处《风土记》曰:“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君当下。’”《太平御览》卷四○六亦载。

【今译】 古时越地民风淳朴,人们初次交往,即设坛祭祀,祝愿说:“你虽然坐车我戴斗笠,日后相逢也要下车行礼。我步行而你骑马,日后相见也该下马叙旧。”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交谊深挚,不因身分贵贱的改变而变化。

【典形】 车笠、车笠盟、戴笠乘马、下车揖、戴笠羡乘车、下车相揖。

【示例】

〔车笠〕 宋·陈师道《寄张文潜舍人》:“车笠吾何恨,飞腾子莫量。”

〔车笠盟〕 清·陈梦雷《赠秘书觉道弘》:“旧忝簪裾侣,新联车笠盟。”

〔戴笠乘马〕 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志合风云,戴笠均乎乘马;情谐道术,忘筌贵乎得鱼。”

〔下车揖〕 宋·陈与义《杂书示陈国佐》之四:“时逢下车揖,慰我两眼青。”


【词语车笠盟】   汉语词典:车笠盟

猜你喜欢

  • 覆酱

    同“覆酱瓿”。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至于凋零之后,残缺所余,又已杂用补袍,随时覆酱。”【词语覆酱】   汉语大词典:覆酱

  • 分我余光

    指甘茂请苏代帮助、照顾、提携。后以此典比喻借重别人的地位为自己谋利益;或比喻向人借贷钱物。甘茂,楚下蔡(今安徽凤台)人,曾从史举先生学习百家学说,战国时秦国大臣,因在统治上层里政见不合,甘茂恐怕受害而

  • 甘雨随车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引谢承《后汉书》:“百里嵩字景山,为徐州刺史,境旱,嵩出巡遽,甘雨辄澍。东海、祝其、合乡等三县父老诉曰:‘人等是公百姓,独不迂降?’回赴,雨随车而下。”意谓甘雨随公车而至,以解一

  • 鸾俦

    同“鸾凤俦”。元本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婢》:“这般说,终身休配鸾俦。”【词语鸾俦】   汉语大词典:鸾俦

  • 商化芝兰

    《孔子家语.六本》:“孔子曰:‘吾死之后,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悦不若己者处。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

  • 陈思才藻

    源见“八斗才”。称誉文才出众之士。清宋琬《满江红.王西樵客游武林曹顾庵赋词志喜属予和之》词之六:“况陈思、才藻气如虹,诗堪饷。”

  • 欲盖弥彰

    原作“欲盖而名章”。形容企图掩盖事实真象,结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公元前511年冬,同鲁国接壤的邾国大夫黑肱把他的封地滥城献给鲁国。左丘明评论说,名义的不能不慎重就象这样:有时有了名义还不如没有名义。

  • 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指对某些事情,只能揣摩领会它的意思,却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语出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七:“其术可以心得,不可以言喻。”后多引作〔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清.刘大櫆《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

  • 金门割肉归

    源见“割肉怀归”。指东方朔在汉宫中割肉怀归事。明徐渭《送史靖江》诗:“曾见东方朔,金门割肉归。”

  • 挥毫立马

    源见“倚马才”。喻文思敏捷,一挥即就。宋刘辰翁《瑞鹤仙.寿翁丹山》词:“老子文章,挥毫立马,脱靴嫌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