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偷桃方朔”。明 凌元翰《苏武慢》词:“松下高歌,橘中残著,饥后自餐龙脯。待偷桃曼倩重来,为问木公 金母。”
小道:小技艺。 虽是小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 旧时儒家对技艺之事,虽不大力提倡,也不一概排斥。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明.钟惺《语石
《庄子.大宗师》:“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踵息,气息从脚踵中来。后以指炼气养生之法。宋苏轼《蔡州道上遇雪》诗:“平生学踵息,坐觉两?温。”亦指呼吸徐缓深沉。宋陆游《独学》诗:“踵息无声酣午枕,
源见“于公高门”。称誉贤明有德之官。清袁枚《哭李方伯》诗:“鲍叔已亡知我少,于公虽去活人多。”
同“饭牛歌”。唐钱起《长安落第作》诗:“不遇张华识,空悲宁戚歌。”宋叶適《题贾俨不忘室》诗:“每识饭牛下,有作宁戚歌。”【词语宁戚歌】 汉语大词典:宁戚歌
源见“鸥鹭忘机”。喻指隐迹江海的超逸生活。唐皇甫冉《和郑少尹祭中岳寺北访萧居士越上方》:“海边曾狎鸟,濠上正观鱼。”
源见“焦尾琴”。指琴。古琴长三尺余,故称。唐李洞《毙驴》诗:“三尺焦桐背残月,一条藜杖卓寒烟。”偏正 指琴。古琴身多以桐木制成,故称。又,汉·蔡邕有焦尾琴。唐·李洞《毙驴》:“~背残月,一条藜杖卓寒烟
源见“白马清流”。指唐时的黄河。宋刘克庄《和实之读邸报》:“欲取汉清议,尽投唐浊流。”
源见“牍背千金”。谓蒙冤系狱,受制于小人。清唐孙华《记里中事》诗之二:“书牍人方尊狱吏,溺冠世久厌儒生。”
同“蓍簪”。前蜀韦庄《三用韵》诗:“固穷怜瓮牖,感旧惜蒿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