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百里者半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战国时期,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国势迅速强大。百余年间,连败楚及三晋,统一中国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在此时,秦国统治者骄矜自大。这样,有的说客便规劝秦国统治者(姚本战国策谓指秦王政)提高警惕,夺取统一中国的最后胜利。他说,逸《诗》中说,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还只算走了一半,说的是夺取最后胜利是非常困难的啊!现在大王您却面有骄色,照我看来,诸侯们心中想的,不是攻打楚国,就是要攻打秦国。如果不作准备,是一定为天下人所耻笑的。

【出典】:

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今大王皆有骄色,以臣之心观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若随此计而行之,则两国者必为天下笑矣。”

【例句】:

唐·孔颖达《尚书·旅獒疏》:“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言末路之艰难也’。” 宋·黄庭坚《赠元发弟》:“功亏一篑未成丘山,凿井九阶不次水泽,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


主谓 一百里路程,走了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加把劲,全力以赴。语出《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清·侯方域《答张无如书》:“语云:~西铭必有以处此。”△常用于勉励人做事坚持到底,善始善终。→功亏一篑 功败垂成


【词语行百里者半九十】  成语:行百里者半九十汉语词典:行百里者半九十

猜你喜欢

  • 牝咮鸣辰

    同“牝鸡司晨”。《新唐书.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传赞》:“反天之刚,挠阳之明,卒使牝咮鸣辰,胙移后家,可不哀哉!”见“牝鸡司晨”。《新唐书·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传赞》:“反天之刚,挠阳之明,卒使~,胙移后家,可

  • 渐入佳境

    佳境:美好的境界。比喻事情逐渐转好,或比喻兴趣越来越浓。顾恺之(事迹见前“布帆无恙”条)多才多艺,尤以绘画为精。相传顾恺之喜欢邻居家的女儿,求之不得,便在墙上画其肖像,用针扎在画像的心口,那姑娘便患了

  • 叹蜡

    《礼记.礼运》:“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后因以“叹蜡”指感慨时间流逝,理想不能实现。清黄遵宪《支离》诗:“技悔屠龙拙

  • 焦头烂额

    源见“曲突徙薪”。又汉桓谭《新论.见徵》:“智者讥之云:‘教人曲突远薪,固无恩泽;焦头烂额,反为上客。’盖伤其贱本而贵末也。”原形容因救火烧伤严重。后多以比喻受到沉重打击或处境险恶,以致狼狈不堪的情状

  • 泥封函谷

    《东观汉记.隗嚣载记》:“嚣将王元说嚣曰:‘……今天水完富,士马最强,北取河西,东收三辅,案秦旧迹,表里山河。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后以“泥封函谷”称关隘把守严密坚固。北周

  • 苜宿空盘

    源见“苜蓿盘”。谓贫得盘中无菜。明何景明《赠贾司教先生》诗:“春风桃李绛帐,朝日苜蓿空盘。”

  • 黄粱一瞬

    源见“黄粱梦”。形容虚幻,短暂。清吴梅《风洞山》二出:“腰肢瘦几分,便梦儿长久,黄粱一瞬。年华如箭,人共好花都尽。”

  • 骊龙之魄

    源见“探骊得珠”。指骊珠,宝珠。唐王棨《缀珠为烛赋》:“司烜氏却朱火之耀,守藏吏进骊龙之魄。”

  • 雁门偈

    源见“雁门僧”。指高僧所写之诗。偈,原指佛经中的唱词。唐鲍溶《酬江公见寄》:“曾答雁门偈,为怜同社人。多惭惠休句,偕得此阳春。”【词语雁门偈】   汉语大词典:雁门偈

  •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指不随便说话、发笑。 朱之瑜(1600-1682年),字楚屿,又字鲁屿,号舜水,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人。明崇祯末年,几次征召入朝做官,皆不就。明亡,密谋据舟山为抗清根据地,失败后逃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