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蟹匡蝉緌

蟹匡蝉緌

礼记.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通缞,音cuī,古代的丧服)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吐丝)而蟹有匡(背壳),范(蜂)则冠而蝉有緌(rúi,蝉的针吻);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陈澔集说引朱氏曰:“丝之绩者,必由乎匡之所盛,然蟹之有匡,非为蚕之绩也,为背而已。首之冠者,必资乎緌之所饰,然蝉之有緌,非为范之冠也,为喙而已。兄死者必为之服衰,然成人之服衰,非为兄之死也,为子皋而已。”

这是用昆虫的构造为比喻,说明“名是而实非”的道理。蟹生背壳并非为了盛蚕吐的丝,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背;蝉生针吻并非为了点缀蜂冠,而是为了自己的嘴巴便于吸食;同样的道理,成地方那个死了兄长不制丧服的人,他穿丧服并非愿为兄长服丧,而是害怕子皋处罚不按丧礼办事的人。

后因以“蟹匡蝉绥”比喻名是而实非。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蔡延庆所生母亡,不为服久矣。闻李定不服所生母,为台所弹,乃乞追服,乃知蟹匡蝉緌,不独成人之弟也。”


并列 匡,背壳。緌,蝉的针吻。比喻名义上是这样,实质上并不是这样,事情两不相关。语本《礼记·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东坡志林》卷2:“蔡延庆所生母亡,不为服久矣,闻李定不服所生母,为台所弹,乃乞追服。乃知~,不独成人之弟也。”△多用于描写名是实非。也作“蝉緌蟹匡”。


【词语蟹匡蝉緌】  成语:蟹匡蝉緌汉语词典:蟹匡蝉緌

猜你喜欢

  • 花满县

    同“花县”。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词:“君要花满县,桃李趁时栽。”【词语花满县】   汉语大词典:花满县

  • 借刀杀人

    比喻利用别人去害人。明代汪廷讷《三祝记.造陷》:“恩相明日奏(范)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赵)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连动 比喻自己不露面,利用他人之手害人。高阳《粉墨春秋》:“李士群却想了一条~

  • 吟扣僧门

    源见“推敲”。形容苦心斟酌诗句。唐郑谷《次韵和王驾校书结绶见寄之什》:“勤苦常同业,孤单共感恩。醉披仙鹤氅,吟扣野僧门。”

  • 浔阳隐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时周继之入庐山,事释惠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据《陶渊明传》中记述:“周继入庐山,刘遗民遁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故谓浔阳三隐。”后遂用为咏

  • 南山三壮士

    源见“二桃杀三士”。指春秋时齐国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唐李白《梁甫吟》:“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词语南山三壮士】   汉语大词典:南山三壮士

  • 子敬毡

    同“青毡故物”。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卜羡君平杖,偷存子敬毡。”

  • 煨芋

    源见“懒残煨半芋”。多指方外之遇。明高启《过海云院赠及长老》诗:“紫藤坞里归逢雪,煨芋曾烦慰客愁。”清汪懋麟《送高念东予告归里和司农公韵》:“萧寺闲行煨芋少,虚坛夜礼降真多。”【词语煨芋】   汉语大

  • 衢室之问与明台之议

    《管子.桓公问》:“黄帝立明台之议者(明台,传说中黄帝听政之所),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下听于人也。”明台,是传说中黄帝听政之所,主要是征求贤达者的意见。衢室,原指修筑于通衢大道旁之室,为了便于倾

  • 绀珠

    源见“记事珠”。比喻能帮助人记忆的书籍摘抄或汇编。宋王应麟辑有供初学者学习的《小学绀珠》。清冒襄《影梅庵忆语》:“余凡有选摘,立抄成帙,或史或诗,或遗事妙句,皆以姬为绀珠。”【词语绀珠】   汉语大词

  • 牛马风

    同“风马牛不相及”。宋杨万里《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之八:“一生海内金石友,万事人间牛马风。”见“风马牛不相及”。【词语牛马风】   汉语大词典:牛马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