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即使死去,仍然如同活着时一样。 表示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无所遗憾。 旧时多用作感恩戴德之语。语出《三国志.吴志.孙登传》:“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晋.庾亮《让中书令表》:“愿陛下垂天地之鉴,察臣之愚,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矣。”《宋书.谢晦传》:“晦又上表曰:‘臣诚短劣,在国忘身,将长驱电扫,直入石头,枭翦元凶,诛夷首恶……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明史.扩廓铁木儿传.附蔡子英》:“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余命,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清.方苞《与赵仁圃书》:“倘荷阁下慨然执法,不独衰残之躯得见祖墓获安,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其他 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亦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如活着。晋·常璩《汉中士女志·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褒义。多用于死亡方面。 →虽死犹生 ↔虽生犹死


【词语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成语: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汉语词典: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猜你喜欢

  • 化鹤去山林

    源见“辽东鹤”。喻弃官隐居。宋辛弃疾《最高楼.送丁怀忠》词:“是梦他松后追轩冕,是化为鹤后去山林。”

  • 冤有头,债有主

    宋.普济《五灯会元.法云本禅师法嗣》:“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一宿觉。’上堂,众集定,喝一喝曰:‘冤有头,债有主。’”报冤找作恶者,讨债找欠债人。指报仇讨债都有一定的对象,不会累及他人。后因以

  • 繁花一县

    同“河阳一县花”。唐卢纶《中书舍人李座上送颍阳徐少府》诗:“颍阳春色似河阳,一望繁花一县香。”

  • 纷纭朱碧

    源见“看朱成碧”。形容眼花缭乱。清彭孙遹《惜秋华.秋怨》词:“谁把病容扶起,纷纭朱碧。”

  • 战渴望梅酸

    同“望梅止渴”。宋吴潜《朝中措.五用韵戏呈》词:“兰皋彻夜树旄干,战渴望梅酸。”

  • 六耳不通谋

    同“六耳不同谋”。元关汉卿《蝴蝶梦》二折:“岂不闻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词语六耳不通谋】  成语:六耳不通谋汉语大词典:六耳不通谋

  • 秘阁然藜

    同“青藜照阁”。清钱谦益《虫诗十二章读嘉禾谭梁生雕虫赋而作.萤》:“秘阁然藜少,荒原结磷多。”

  • 陈寔碑

    《后汉书.陈寔传》:“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每拜公卿,群僚毕贺,赐等常叹寔大位未登,愧于先之。……中平四年,(陈寔)年八十四,卒于家。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

  • 仲容青云

    《文选》卷二十一颜延年《五君咏.阮始平》:“仲容青云器,实禀生民秀。”晋.阮咸字仲容,为阮籍之姪,官至始平太守,故称阮始平。咸为人放达不羁,妙解音律,善弹琵琶。诗人颜延年在诗中曾赞美他是青云之器。后因

  • 郑玄梦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原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指此也。),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