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即使死去,仍然如同活着时一样。 表示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无所遗憾。 旧时多用作感恩戴德之语。语出《三国志.吴志.孙登传》:“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晋.庾亮《让中书令表》:“愿陛下垂天地之鉴,察臣之愚,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矣。”《宋书.谢晦传》:“晦又上表曰:‘臣诚短劣,在国忘身,将长驱电扫,直入石头,枭翦元凶,诛夷首恶……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明史.扩廓铁木儿传.附蔡子英》:“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余命,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清.方苞《与赵仁圃书》:“倘荷阁下慨然执法,不独衰残之躯得见祖墓获安,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其他 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亦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如活着。晋·常璩《汉中士女志·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褒义。多用于死亡方面。 →虽死犹生 ↔虽生犹死


【词语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成语: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汉语词典: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猜你喜欢

  • 当路

    《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赵岐注:“如使夫子得当仕路于齐而可以行道,管夷吾、晏婴之功,宁可复兴乎?”因以“当路”指执政掌权。《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论》:“主父偃当路

  • 凫乙辨

    源见“越凫楚乙”。比喻对事物认识不清,判断错误,各执己见。清钱谦益《橘社吴不官以雁字诗见示凡十二章戏为属和亦如其数》之五:“天一诏将凫乙辨,三千牍为鹜行裁。”

  • 昆吾

    《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后以“昆吾”指用昆吾石冶炼制作的宝刀宝剑。唐崔融《咏宝剑》诗:“宝剑出昆吾,龟龙夹彩

  • 舞鸣鸡

    同“舞荒鸡”。清唐孙华《夏日杂诗八首》之八:“安眠常彻晓,不复舞鸣鸡。”

  • 摇尾求食

    《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迁《报任安书》云:“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阱槛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汉史学家司马迁用陷井中的猛虎摇尾求食来比喻自己受辱困求助的处境。后用为受困求助之典。

  • 洋洋自得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自我欣赏,非常得意的样子。端木蕻良《曹雪芹》一三章:“虽说是叹气,其实是蒙受荣宠,有些洋洋自得的意思。”魏巍《东方》四部六章:“他一走三晃,十分洋洋自得,连脚步都有些轻飘飘的。”

  • 悬眸

    同“悬目东门”。程善之《和孟硕狱中诗》:“披发纵无天可诉,悬眸仍有鬼能知。”【词语悬眸】   汉语大词典:悬眸

  • 卜夜

    同“卜昼卜夜”。唐张登《冬至夜郡斋宴别前华阴卢主簿》诗序:“登与宾客僚吏,会别于郡斋,骊(酾)酒卜夜,夜艾酒酣而不能自已。”【词语卜夜】   汉语大词典:卜夜

  • 原宪贫

    《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戴樗木皮缝制的帽子)縰履(穿没有后

  • 连编累牍

    同“连篇累牍”。《花月痕》第三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见“连篇累牍”。《花月痕》3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词语连编累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