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十八:“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现多用于形容人与人或单位与单位之间,虽相距不远,但彼此之间从不来往。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自知’而不先‘知他’,只是聚在
参见:李将军
同“天笑”。清钱谦益《西湖杂感》之六:“地戛龙吟翻水窟,天回电笑闪湖光。”
源见“未雨绸缪”。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宋叶適《除知建康到任谢表》:“诵桑土绸缪之句,尤在恩勤。”明张居正《门生为师相高公六十寿序》:“虽桑土绸缪,不劬如此矣。”并列 桑土,桑树的根、皮。绸缪,指修缮
《左传.成公十五年》:“晋三却害伯宗,谮而杀之……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春秋时,晋大夫孙伯纠之子伯宗,为人好直言,因为得罪了却锜、却犨、却至,受到谮
同“活国医”。金元好问《密公宝章小集》诗:“袖中正有活国手,地下才得修文郎。”
源见“嵇侍中血”。指忠臣卫君殉国的壮烈行为。明高启《永嘉行》:“帝衣溅血忠臣死,五部初兴屠各子。”【典源】《晋书·嵇绍传》:“ (嵇) 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
源见“叉手吟”。形容文思敏捷。清赵翼《集益斋即事戏呈休宁座主》诗:“公于此已肱三折,我愧才非手八叉。”【词语手八叉】 汉语大词典:手八叉
雨过天晴后风和月明的景象。用以比喻人心地坦率、气度开朗;或指政治清明、时世太平。宋代黄庭坚《濂溪诗序》:“春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周茂叔:周敦颐,字茂叔。《大宋宣和遗事》前集:“上
源见“馀光”。谓希求得到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照顾。宋陆游《谢葛给事启》:“某偶阶末契,遂借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