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花
唐.姚思廉《梁书.皇后传.太祖张皇后》:“初,后尝于室内,忽见庭前昌蒲生花,光彩照灼,非世中所有。后惊视,谓侍者曰:‘汝见不?’对曰:‘不见。’后曰:‘尝闻见者当富贵。’因遽取吞之。是月产高祖。”
高祖即梁武帝萧衍。昌蒲花即菖蒲花,菖蒲草名,生于水边。原来是说能见到这种菖蒲花的人必定富贵,后亦以比喻指代富贵的人。
唐.李贺《梁公子》诗:“风采出萧家,本是菖蒲花。”
唐.姚思廉《梁书.皇后传.太祖张皇后》:“初,后尝于室内,忽见庭前昌蒲生花,光彩照灼,非世中所有。后惊视,谓侍者曰:‘汝见不?’对曰:‘不见。’后曰:‘尝闻见者当富贵。’因遽取吞之。是月产高祖。”
高祖即梁武帝萧衍。昌蒲花即菖蒲花,菖蒲草名,生于水边。原来是说能见到这种菖蒲花的人必定富贵,后亦以比喻指代富贵的人。
唐.李贺《梁公子》诗:“风采出萧家,本是菖蒲花。”
撤:撤除。姜:生姜。 每餐必须有生姜。 古人一种饮食习惯。语出《论语.乡党》:“不撤姜食一不多食。”朱熹注:“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鲁迅《准风月谈.吃教》盖仅由‘不撤姜食’一变而为吃斋,于
谓一人歌唱,三人应和。《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参见“一倡三叹”。见“一倡三叹”。《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词
同“锦绣裹山川”。宋苏轼《自净土寺步至功臣寺》诗:“锦绣被原野,金珠散贫贱。”【词语锦绣被原野】 汉语大词典:锦绣被原野
源见“楚宫腰”。指楚国的离宫。因楚灵王好细腰而得名。唐杜牧《题桃花夫人庙》诗:“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宋陆游《入蜀记》六:“游楚故离宫,俗谓之细腰宫。”【词语细腰宫】 汉语大词典:细腰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序》:“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废书而叹,指因有所感而放下书叹息。《晋书.潘岳传》:“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曰:岳读《汲黯传》至
同“蜀严”。宋魏了翁《水调歌头.虞简州刚简生日》词:“携手锦江箍隐,觌面墨池玄叟,扶杖蜀君平。”
同“乌衣宴会”。《梁书.萧介传》:“介性高简,少交游,惟与族兄琛、从兄眎素及洽、从弟淑等文酒赏会,时人以比谢氏乌衣之游。”王闿运《罗季子诔》:“乌衣之游,惟余最密;青青子衿,劳思何极!”偏正 指亲属间
同“塞翁失马”。郁达夫《己未出都口占》诗:“塞翁得失原难定,贫士生涯总可怜。”
谓老百姓恳切挽留地方官。汉代班固等撰《东观汉记》:“(第五伦)为会稽太守,为事微,百姓攀辕扣马呼曰:‘舍我何之!’伦密委去,百姓闻之乘船追之,交错水中,其得民心如此。”第五:姓。并列 攀辕,拉住车辕。
源见“孟母断机”。颂扬母教。清钱谦益《湖广按察司提学佥事严嘉宾授奉政大夫制.母俞氏加赠宜人》:“惟孝子循陔之慕,奉以终身;则慈母断织之名,垂于没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