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自郐无讥

自郐无讥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 公子札〕请观于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后因以“自郐无讥”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郐,今本《诗经》作“桧”。宋张孝祥《丑奴儿》词:“无双谁似黄郎子,自郐无讥,月满星稀,想见歌场夜打围。”


见“自郐以下”。


【典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 美哉! 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邺》、《鄘》、《卫》,曰:‘美哉,渊乎! 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 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史记·吴太伯世家》亦载。

【今译】 春秋时吴国的公子季札出使鲁国,鲁人请他欣赏周代各国的乐曲。让乐工为他歌《周南》、《召南》,他听了评论说:“美啊! 刚开始创立基业,还未近善,不过已是勤劳而不怨怒的了。”又为他歌《邺》、《鄘》、《卫》,他说:“美啊,真宏大啊! 虽有忧患但并不困窘,我听说卫康叔、武公的德行如此,这是《卫风》吧?”又为他歌《王》,他说:“美啊! 思虑而不惧怕,这是周东边的乐曲吧?”后来一直歌唱到《陈》,他听了说:“国无君主,怎么能长久呢?”自郐国的歌曲往下,因为国小地微,他就不再评论了。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以下的不值一提; 也用以形容欣赏乐曲。

【典形】 耻言郐、季札观辞、季札聆音、聘鲁请观、无讥自郐、延陵观乐、延陵听乐、自郐、自郐无讥、自郐以下、季札重来、季子观乐、不逢季札、季札听、延陵试观、延子聆音。

【示例】

〔耻言郐〕 宋·王安石《寄曾子固》:“延陵古君子,议乐耻言郐。”

〔季札观辞〕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故知季札观辞,不直听声而已。”

〔季札聆音〕 唐·元稹《萧韶九成赋》:“故季札聆音而感深,宣尼忘味于耳盈。”

〔聘鲁请观〕 北周·庾信《贺新乐表》:“聘鲁请观,理当见其盛德; 适齐忘味,定是知其尽美。”

〔无讥自郐〕 清·席镐《表弟吴习之赠闽兰数种》:“俯视世俗文,无讥等自郐。”

〔延陵听乐〕 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延陵听乐,知列国之典彝。”

〔自郐〕 宋·陆游《示子遹》:“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

〔自郐无讥〕 宋·张孝祥《丑奴儿》:“无双谁似黄郎子,自郐无讥。月满星稀,想见歌场夜打围。”

〔自郐以下〕 清·徐夔《移居赠永夫》:“自郐以下皆无讥,儿子纷纷鄙纨绔。”


【词语自郐无讥】  成语:自郐无讥汉语词典:自郐无讥

猜你喜欢

  • 柏梁宴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三辅黄图.台榭》:“柏梁台,武帝 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门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者

  • 陶令去官

    同“陶令弃官”。唐王维《早秋山中作》诗:“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 燕尔新婚

    《诗.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陆德明释文:“宴,本又作‘燕’。”孔颖达疏:“安爱汝之新昏,其恩如兄弟也。”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元关汉卿《裴度还带

  • 郑环

    《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春秋时,晋大夫韩起有一对玉环,其一在郑国商人手中。韩起向郑讨要,郑国执政子产予以拒绝。后用为咏

  • 贤关

    《汉书.董仲舒传》:“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颜师古注:“关,由也。”后因以“贤关”指进入仕途的门径。唐钱起《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词语贤关】   

  • 文君酒市

    源见“文君沽酒”。借指蜀中繁华闹市。五代齐己《送人入蜀》诗:“文君酒市逢初雪,满贳新沽洗旅颜。”

  • 云行雨施

    施:散布。 比喻广泛布施恩泽。语出《易.乾.文言》:“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晋.何晏《景福殿赋》:“云行雨施,品物咸融。”《宋书.武帝纪上》:“芟夷强妖之始,蕴崇奸猾之源,显仁藏用之道,六府孔脩之绩

  • 玉人吹箫

    源见“乘鸾”。谓男女相慕。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清李渔《怜香伴.闺和》:“莫不是玉人何处教吹箫,莫不是嫦娥应悔偷灵药。”主谓、传说春秋时秦有箫史善吹萧,秦穆公

  • 射雉笑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叔向适郑(叔向,即晋人羊舌肸),鬷蔑(鬷,音zōng人名,郑国人)恶(貌丑),欲观叔向,从使之收器者(随从被打发去敛收俎豆的人。自惭形秽,怕被发现,故如此)而往,立于堂下,

  • 雄狐

    《诗经.齐风.南山》:“南山崔崔(注:高大的样子),雄狐绥绥(注:雌雄并行的样子),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日归止,曷又怀止?”毛亨传:“《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求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