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后以“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有成算在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〇五回:“但是看承辉的神情,又好像胸有成竹一般。”峻青《海啸》三章:“老宫相信,这件事,大老姜早在他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就深思熟虑过了,而且已经胸有成竹。”


主谓 成,现成的,完整的。画竹子,心中先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拿定了主意。语本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高和《越轨诉讼》:“他早已~,相信凭他的职权和头脑,完全可以控制住局面。”△常用于形容心中早有成熟的主意。→心中有数 ↔心中无数 不知所措 心无成竹。也作“成竹在胸”。


【典源】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今译】 宋代苏轼评论擅长画竹的文同 (字与可) 的画时说,画竹之前,必须胸中先有竹子的形象,要拿起笔仔细揣摩,想清要画的东西,灵感激发,迅速挥毫,一气呵成,以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这种灵感要立即抓住,否则稍纵即逝。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做事之前已有通盘考虑,有成熟的办法或主张。

【典形】 腹笋、胸有成竹、胸有竹、已成之竹。

【示例】

〔腹笋〕 明·李东阳 《寿琼山丘先生》:“饱经夸腹笋,忧国见眉颦。”

〔胸有成竹〕 宋·晁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胸有竹〕 清·刘献廷《代寿浙抚李公》:“代交胸有竹,草檄笔如椽。”

〔已成之竹〕 清·孔尚任 《桃花扇》:“胸有已成之竹,山无难劈之柴。”


【词语胸有成竹】  成语:胸有成竹汉语词典:胸有成竹

猜你喜欢

  • 鸠僭鹊巢

    同“鸠居鹊巢”。《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若是小婿承受,外人必有逐子爱婿之谤。鸠僭鹊巢,小婿亦被人谈论。”见“鸠居鹊巢”。《醒世恒言》卷17:“若是小婿承受,外人必有逐子爱婿之谤。~,小婿亦被人

  • 蚊眉

    源见“鹪巢蚊睫”。蚊子的眉毛。比喻极小的地方。晋葛洪《抱朴子.刺骄》:“蟭螟屯蚊眉之中,而笑弥天之大鹏。”【词语蚊眉】   汉语大词典:蚊眉

  • 击壤

    汉.王充《论衡.艺增》:“《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传曰:‘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 斆颦

    同“效颦”。宋王禹偁《海棠木瓜二绝句.海棠赠木瓜》:“群花自合知羞耻,莫对西施更斆颦。”【词语斆颦】   汉语大词典:斆颦

  • 擒孟获

    源见“七纵七擒”。喻战胜对方或敌人。清 顼龄《喜湖南诸路大捷和学士李容前辈韵》:“早擒孟获趋滇水,急断卢循入广州。”

  • 尹邢

    源见“尹邢避面”。喻指不相上下的妒争者。清吴雯《沈洪生编修宅集诸子看芍药》诗之二:“怜时那便分桓 李,妒处何从较尹 邢?”【词语尹邢】   汉语大词典:尹邢

  • 波谲云诡

    汉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嗺而成观。”本写房屋建筑的千姿百态。后用“波谲云诡”形容文章如波似云变化多致。清 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序》:“盖弇州负沈博一世之才,下笔千言,波谲云诡。”并列

  • 和羹傅鼎

    源见“盐梅和鼎”。指作君王的宰辅之臣。元白朴《朝中措》词:“任是和羹傅鼎,争如漉酒陶巾。”

  • 圣主垂衣

    《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形容天下太平,无为而治。元本高明《琵琶记.旌表》:“玉烛调和,圣主垂衣。”主谓 垂衣,原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谓

  • 殊涂一致

    比喻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一目的。《晋书·刁协传》: “夫大道宰世,殊涂一致。” 涂:通“途” 。参见:○同归殊途见“殊途同归”。《晋书·刁协传》:“夫大道宰世,~。”【词语殊涂一致】  成语:殊涂一致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