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续弦胶

续弦胶

旧题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传说西海之中有凤麟洲,仙家以凤喙、麟角合煎作胶,名之为续弦胶,又名集弦胶、连金泥。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连刀剑已断之金。更以胶连续之处,使力士掣之,他处乃断,粘合之处,终无所损。又晋张华博物志》卷三载:汉武帝时,西海国献胶五两,令藏外库。来使身边尚有馀胶半两,从猎于甘泉宫。武帝弓弦断,乃以此馀胶续之,终日不断。帝称奇,因名之为续弦胶。后用为典故,喻指能延续已经中断的事物者。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清黄遵宪《己亥续怀人诗》之十二:“一卷生花《天演论》,因缘巧作续弦胶。”


【典源】 晋·张华《博物志》卷二:“汉武帝时,西海国有献胶五两者,帝以付外库。余胶半两,西使佩以自随。后以武帝射于甘泉宫,帝弓弦断,从者欲更张弦。西使乃进,乞以所送余香胶续之,座上左右莫不怪。西使乃以口濡胶,为以注断弦,两头相连,注弦遂相著。帝乃使力士各引其一头,终不相离。西使曰:‘可以射,终日不断。’帝大怪,左右称奇,因名曰:‘续弦胶’。”旧题汉·东方朔《十洲记》:“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央。……洲上多凤麟,数万各为群。又有山川池泽,及神药百种,亦多仙家,煮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为续弦胶,或名连金泥。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刀剑断折之金,更以胶连续之,使力士掣之,它处乃断,所续之际终无断也。”

【今译】 汉武帝时,西海国来进贡,其中有一种香胶。后来武帝在甘泉宫打猎,弓弦拉断,从者想另换弦。西海国使者请求用所送的胶来接续,大家都感到惊奇。使者用口将胶濡湿,用来粘接断弦两头,弦相连在一起。武帝让力士各执一头牵拉,始终拉不开。使者说:“可以射箭,整天也不会断。”因此将它命名为“续弦胶”。《十洲记》讲,西海上有凤麟洲,洲上有许多凤凰麒麟。将凤嘴、麟角煮了,煎成膏,名为续弦胶,也称连金泥。这种胶可以接续拉断的弓弦,或折断的刀剑,非常牢固。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感情破裂、缘分拆散等; 也用以借指神奇珍稀的事物。

【典形】 凤胶、凤觜、煎凤觜、煎胶续弦、胶弦、鸾胶、鸾弦、神胶黏、续弦、续弦胶、鸾胶难续。

【示例】

〔凤胶〕 明·陈子龙《送宋辕文应试金陵》:“少年才子正芳菲,凤胶麟角世应稀。”

〔凤觜〕 唐·李商隐《茂陵》:“内苑只知含凤觜,属者无复插鸡翘。”

〔煎凤觜〕 宋·杨万里《送子上递赴郴州》:“韩秦妙语久绝弦,谁煎凤觜续此篇。”

〔煎胶续弦〕 唐·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麟角凤觜世莫辨,煎胶续弦奇自见。”

〔胶弦〕 宋·李宗谔《代意》之一:“自是胶弦无续日,不同珪月有圆时。”

〔鸾胶〕 元·李子中《赏花时》:“自阳台云路杏,玉簪折难觅鸾胶。”

〔神胶黏〕 清·唐孙华《恕堂再次前韵见赠》:“杜诗韩笔见仿佛,凤髓已得神胶黏。”

〔续弦〕 宋·陈师道《绝句》:“斫水水可断,续弦弦可完。”

〔续弦胶〕 唐·杜牧《读韩杜集》:“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词语续弦胶】   汉语词典:续弦胶

猜你喜欢

  • 渔父

    源见“沧浪濯缨”。指隐逸江湖的人。唐白居易《九日醉吟》:“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词语渔父】   汉语大词典:渔父

  • 槐柯一梦

    同“槐安梦”。清李元度《粉蝶儿.散勇归田留别诸好友》套曲:“鱼书情惓惓,鹗荐话重重,都只算槐柯一梦。”

  • 塞翁祸福

    同“塞翁失马”。宋李吕《水调歌头.和伯称》词:“塞翁祸福无定,此理古犹今。”

  • 投棰填江

    同“投鞭断流”。棰,马鞭。唐 孙元晏《苻坚投棰》诗:“投棰填江语未终,谢安乘此立殊功。”

  • 唾脠

    把唾液吐在肉酱上。后来比喻有意独吞,不让别人分享。汉代桓潭《新论.谴非》:“鄙人有得脠酱而美之。及饭,恶与人共食,即小唾其中;共者怒,因涕其酱,遂弃而俱不得食焉。”脠( ㄕㄢ shān 山):生肉

  • 鷃鹏

    源见“榆枋之见”。比喻人们志趣、识见不同。元钱选《山居图卷》诗:“鷃鹏俱有意,兰艾不同根。”

  • 棋赌山阴墅

    源见“围棋赌墅”。雅称下棋之处。唐王维《同崔傅答贤弟》诗:“曲几书留小史家,草堂棋赌山阴墅。”

  • 再作冯妇

    《孟子.尽心下》:“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发棠邑的仓米,以赈济灾民)——殆(大概,恐怕,表示测度语气)不可复(指不能再行)?’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终,后来

  • 奔逸

    奔驰。《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逸:亦作“佚”。回:颜回。瞠( ㄔㄥ chēng 撑):瞪目惊视。【词语奔逸】   汉语大词典:奔逸

  • 桓冲新衣

    《世说新语.贤媛》:“桓车骑不好著新衣。浴后,妇送新衣与车骑,大怒,催使持去。妇更持还(注:更,音当读gèng),传语云:‘衣不经新,何由而故?’桓公大笑,著之。”晋桓冲不喜欢穿新衣。一次浴后,妻子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