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管城子

管城子

韩愈《毛颖传》称:秦始皇时,蒙恬在中山打猎,围毛氏之族,拔他们的毫毛献俘于章台宫。将他们捆缚起来后,始皇使蒙恬赐之汤沐,封于管城,号曰管城子。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颖与绛人陈玄、弘农 陶泓及会稽 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韩愈在文中把笔墨砚纸人格化。后因以“管城子”为毛笔的别称。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诗:“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见“管城毛颖”。韩愈《毛颖传》:“秦皇帝使(蒙)恬赐之(指兔)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


【典源】 唐·韩愈《毛颖传》:“毛颖者,中山人也。……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篡录。”

【今译】 韩愈《毛颖传》讲,有位毛颖,是中山人。秦始皇时,将军蒙恬南征伐楚,至中山,准备大猎,先进行占卜。卜者说:“这次猎获的,是无角无牙,口缺而长须的动物,用它的毛,可以用来写简策。”于是围猎,捕获毛氏之族,将它的毛载回,然后它们捆扎在一起。秦始皇让蒙恬将它们封到管城,号为管城子,并用它来记录历代史事。这是一篇拟人化的寓言故事,讲的是秦时蒙恬用兔毛造笔的事。

【释义】后以此典借指毛笔。

【典形】 管城、管城公、管城居士、管城颖、管城子、毛颖。

【示例】

〔管城〕 明·袁宏道《舟中寄江进之》:“管城头转秃,空闺笑无盐。”

〔管城居士〕 宋·李处全《水调歌头·送王景文》:“一笑书生事业,谁信管城居士,不换碧油幢。”

〔管城颖〕 宋·苏轼《和黄秀才鉴空阁》:“借君方诸泪,一沐管城颖。”

〔管城子〕 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毛颖〕 宋·陆游《读范文正公潇洒桐庐郡诗》:“逢迎风月生事, 弹压江山毛颖功。”


【词语管城子】  成语:管城子汉语词典:管城子

猜你喜欢

  • 遗簪坠履

    见“遗簪坠屦”。《周书·韦传》:“昔人不弃~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词语遗簪坠履】  成语:遗簪坠履汉语大词典:遗簪坠履

  • 射雀屏

    源见“锦屏射雀”。指择婚。明王玉峰《焚香记.允谐》:“三载困浮名,喜今朝,射雀屏。”【词语射雀屏】   汉语大词典:射雀屏

  • 祥缟

    《礼记.玉藻》:“缟冠素纰,既祥之冠也。”后因以“祥缟”指居丧。《南史.齐竟陵文宣王子良传》:“中军祥缟之日,闻喜致哀而已,不受吊慰。”【词语祥缟】   汉语大词典:祥缟

  • 闾伍

    《周礼.地官.族师》:“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闾、伍均为古代民户编次的单位,后以“闾伍”指平民所居

  • 掣衿露肘

    同“掣襟肘见”。明徐光启《处置宗禄查核边饷议》:“屯政修而军食足,量加以今日之年例,可使无掣衿露肘之患,则边富矣。”【词语掣衿露肘】  成语:掣衿露肘

  • 狼分

    如狼之分食,比喻分争。《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豪强并争,虎裂狼分。”

  • 犯夜醉归

    源见“灞陵呵夜”。谓违禁夜饮迟归。宋苏轼《铁沟行赠乔太傅》诗:“老去同君两憔悴,犯夜醉归人不避。”

  • 菽水蒲编

    源见“菽水承欢”。指贫家孝子供养父母的粗粮饮食和简陋的铺垫物。蒲编,用蒲草编织的物品,多指草席。郁达夫《再游高庄偶感续成》诗:“只愁母老群儿幼,菽水蒲编供不周。”

  • 步光之剑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因越贱臣种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领,鈌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吴王占梦》:“越王抚步光之剑,杖屈庐之弓,瞋目谓范蠡曰:‘子何不早图之乎!’”“

  • 九万鹏程

    同“鹏程万里”。宋 赵福元《沁园春.庆赵运幹》词:“洛殿催班,燃灯赐对,九万鹏程瞬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