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实行。 表示诺言能够兑现。语出《论语.学而》:“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朱熹集注:“复,践言也。”唐.张九龄《敕授十道使》:“朕所设官,以待能者。朝之优秩,必归令誉。言可复也,宜副朕怀
源见“丰城剑气”。谓宝剑光芒直冲星斗。比喻正义之师气壮山河。唐骆宾王《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同“藜阁火”。清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之三:“三条桦烛藜光助,千佛名经蕊榜看。”【词语藜光】 汉语大词典:藜光
《淮南子.览冥训》:“顺之者利,逆之者凶。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高诱注:“隋侯,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盖明月珠
源见“盲人骑瞎马”。形容极其危险。清钱谦益《苕上吴子德与次东坡狱中寄子由韵作丁丑纪闻诗六首盖悲余之逮系而喜其狱之渐解也感而和之》之五:“刀头剑首度冬春,欲杀何当有百身。”并列 比喻危险之境遇。清·钱谦
椎(chuí垂):同“槌”。敲打用的槌。此典指张良欲为韩国报仇而行刺秦始皇。后以此典表现志士决心舍家亡身,为国复仇的气概。张良(?——前186年),字子房,相传为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人,祖与父相继为
刍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人祭祀时使用。 天地无所谓仁慈,把万物当成刍狗。 表示天地不具有人类所具有的意志感情,它任凭万物自生自灭。语出《老子》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同“不识一丁”。宋文天祥《不睡》诗:“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见“目不识丁”。宋·文天祥《不睡》诗:“~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词语眼不识丁】 成语:眼不识丁汉语大词典:眼不识丁
同“恋三宿”。清袁枚《寄庄容可抚军五排一百韵》:“驽马何辞栈,禅心不恋桑。”
同“鲁阳挥戈”。唐杨炯《浑天赋》:“鲁阳麾戈兮转西日,陶侃折翼兮登于上玄。”见“鲁阳挥戈”。唐·杨炯《浑天赋》:“~兮转于西日,陶侃折翼兮登于上玄。”【词语鲁阳麾戈】 成语:鲁阳麾戈汉语大词典: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