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相马九方皋

相马九方皋

源见“方皋相马”。借指善于辨别真才的有识之士。宋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之四:“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典源】《列子·说符》:“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处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 (mi) �� (zhe)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共担纆 (mo) 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 (悦),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 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 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 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淮南子·道应训》亦载,文大略同,“九方皋”作“九方堙”。他书另有作“九方歅。”

【今译】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年纪大了,儿子中有懂得相马可去找马的人吗?”伯乐答道:“良马可以从筋骨外表看出来。而天下之马,难以描绘,无法言传。像这样的马人世罕见。我的儿子都是凡庸之辈,可以教给他们相良马,不能教给相天下之马。我有个一起担柴挑菜的朋友,名叫九方皋,他相马不在我之下。”穆公于是召见九方皋,派他去找马。三月后九方皋回来,报告说:“马已找到,在沙丘。”穆公问:“是什么马?”答道:“黄色母马。”派人取回,却是黑色的公马。穆公很不高兴,召来伯乐对他说:“真糟糕,您推荐的这个找马的人,他连颜色、牝牡都分不清,又怎么会相马呢?”伯乐感慨万分,说:“竟然到了这种程度吗! 这简直是胜过我千万倍了呀。像九方皋的相马,所观察的是马的内在本质,掌握它的精髓而忽略它的表面皮毛,注意它的实质而忘却它的外形; 只看见应看见的,把不必要看的都不看; 只观察需要观察的,而将不用观察的都省略掉。像九方皋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又岂止适用于相马呢。”马取回,果然是天下之马。

【释义】 后以此典指精于鉴别、品评的行家高手; 也以“牝牡骊黄”等借事物的表面现象,或指良马。

【典形】 不知牝牡、黄骊、九方、九方皋、九方歅、骊黄、骊黄牝牡、牝牡骊黄、忘牝牡、相马九方皋、牝牡黄骊。

【示例】

〔不知牝牡〕 清·杨潮观《荀灌娘围城救父》:“说咱是千里驹儿忒恁好,早瞒过他不知牝牡的九方皋。”

〔黄骊〕 清·黄遵宪《石川鸿斋偕僧来谒》:“九方何必分黄骊,两兔安能辨雄雌。”

〔九方〕 南朝梁·张率《走马引》:“九方惜未见,薛公宁所知。”

〔九方皋〕 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九方歅〕 清·刘献廷《赠向语可》:“秋水欣逢东海若,马蹄难遇九方歅。”

〔骊黄〕 元·揭傒斯《曹将军下槽马图》:“画图恍惚余骊黄,华山之阳春草长。”

〔骊黄牝牡〕 明·凌云翰《阵居中进马图》:“骊黄牝牡不易索,九方皋后知何人。”

〔牝牡骊黄〕 清·孔尚任《桃花扇》:“若人之妍媸然,当赏识于牝牡骊黄之外耳。”

〔忘牝牡〕 明·徐渭《吴使君马》:“方皋老眼还尘垢,群里徒夸忘牝牡。”

〔相马九方皋〕 宋·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之四:“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猜你喜欢

  • 孙叔衣冠

    源见“优孟衣冠”。借指为官清贫。清 祁隽藻《李文正慈恩诗文衡山西涯图合卷为叶润臣阁读题》诗:“孙叔衣冠子孙落,晏婴市宅尘土低。”

  • 仰鼻息

    同“仰人鼻息”。《明史.高倬传》:“文衡肮脏成性,必不能仰鼻息于中官。”【词语仰鼻息】   汉语大词典:仰鼻息

  • 老成练达

    老成:阅历丰富。练达:通晓人情世故。康熙四十年(1701年)三月,给事中(清代属都察院,与御史同为谏官)马士芳弹劾湖北布政使(清代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官)任风厚年纪太老。因此特调他到京师来由官员引导拜见

  • 呕出心肝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隐秀》附录:“呕心吐胆,不足语穷。煅岁练年,奚能谕苦。”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贺)恒从小奚奴,骑距驴(或作距驉,即俗所谓驴生的像骡的家兽),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

  • 肯构肯堂

    同“肯堂肯构”。《醉醒石》七回:“家有严君,斯多贤子。肯构肯堂,流誉后世。”见“肯堂肯构”。《醉醒石》7回:“家有严君,斯多贤子。~,流誉奕世。”【词语肯构肯堂】  成语:肯构肯堂汉语大词典:肯构肯堂

  • 云英霜杵

    源见“蓝桥”。借指风流艳遇。宋刘将孙《摸鱼儿.用前韵调敬德》词:“甚平生,风流谢客,刀头梦送酸楚。不堪又得花间曲,猛忆云英霜杵。”

  • 东窗事发

    元.张昱《张光弼诗集》卷三《咏何立事序》注:“宋押衙官何立,秦太师差往东南第一峰,恍惚间引至阴司,见太师对岳飞事,令归告夫人:‘东窗事犯矣。’复命:‘后即弃官,学道蜕骨。’今在苏州玄妙观为蓑衣仙。”此

  • 瞻蒲劝穑

    《吕氏春秋.士容论》:“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菖,菖蒲。后以“瞻蒲劝穑”指督促农民及时耕种。南朝 陈徐陵《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于是镇之以清静,安之以惠和。望

  • 白环报

    同“白环报恩”。唐曹邺《翠孤至渚宫寄座主》诗:“古人于黄雀,岂望白环报?”

  • 竖豹尾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武昌记》曰:‘樊口南有大姥庙。孙权常猎于山下,依夕,见一姥,问权:“猎何所得?”曰:“正得一豹。”母曰:“何不竖豹尾?”忽然不见。’应劭《汉官序》曰:‘豹尾过后,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