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皮里阳秋

皮里阳秋

世说新语.赏誉》:“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晋书.褚裒传》:“裒少有简贵之风,……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原作“皮里春秋”,因避晋简文宣郑太后名“春”之讳,故以“阳”代“春”。孔子作《春秋》兴褒贬,褚外不多言,而内有褒贬,故称“皮里春秋”。后因用为内心臧否人物之典。

明.萧良有《龙文鞭影》卷四:“太初日月(后汉夏侯玄,时人称他‘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季野春秋。”


同“皮里春秋”。晋简文帝皇后名春,晋人避讳,以“阳”代“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桓茂伦云:褚季野~,谓其裁中也。”


皮里阳秋”是个文语,表示对人、对事口中不言而心存褒贬之意。

这个意思为什么说成 “皮里阳秋”呢?

皮里阳秋”原作 “皮里春秋”。“皮”,动植物体的表面层,此为 “外表”、“外面”之义。 “皮里”则为 “里面”、 “内心”之义。“春秋”喻指人、事之不同或好坏。

晋代,因简文帝后名 “春”,晋人为避其讳,故以 “阳”代“春”,“春秋”即言 “阳秋”,“皮里春秋”自此为 “皮里阳秋”。

晋书·褚裒 ( póu) 传》: “桓彝见而目之曰: ‘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 ( pǐ) ,而内有所褒贬也。”( 褚裒字季野)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亦云: “恒茂伦云 ‘禇季野皮里阳秋’。”这都说明褚裒慎于言行而对人事不妄加评论。事实上,褚裒“少 ( shào) 有简贵之风”,官至征讨大都督,一次 “率众三万径进彭城,河朔士庶归降者,日以千计,裒抚纳之,甚得人心”。后来病逝,“远近嗟悼”。可见禇裒为人很有修养,德高望重。


【词语皮里阳秋】  成语:皮里阳秋汉语词典:皮里阳秋

猜你喜欢

  • 褎如充耳

    褎( ㄧㄡˋ yòu 又)盛服的样子。充耳:塞耳不闻。意思是指人的服饰出众,却无德行可以称颂。《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并列 服饰尊盛而德行不能相称。语出《诗经·邶风·旄丘》:“

  • 尺素托黄犬

    源见“黄耳传书”。谓传递书信。宋黄庭坚《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南枝喜鸣鹊,尺素托黄犬。”

  • 五色线

    唐.杜牧《郡斋独酌》诗:“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旧谓臣下规谏皇帝之过失为“补衮”。补衮需用五色线。后亦用“五色线”为华美文章的典故。明.文彭《博士诗集》卷下:“少小习章句,朝夕亲笔砚。词场十度游,

  • 染指羹鼎

    见“染指于鼎”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夕堂永日绪论内篇》:“故嗣是而兴者,如郭景纯、阮嗣宗……皆不屑染指建安之羹鼎,视子建蔑如矣。”

  • 打碑荐福

    同“打穷碑”。元 萨都剌《送莫秀才归番阳》诗:“打碑过荐福,携酒看芝山。”

  • 燕兰

    源见“燕梦征兰”。借指儿子。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三三:“燕兰识字尚聪明,难遣当筵迟暮情。”【词语燕兰】   汉语大词典:燕兰

  • 蟾盘

    同“蟾轮”。唐曹松《中秋对月》诗:“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词语蟾盘】   汉语大词典:蟾盘

  • 拟盐

    源见“咏絮”。指咏雪。唐韩愈《喜雪献裴尚书》诗:“拟盐吟旧句,授简慕前规。”【词语拟盐】   汉语大词典:拟盐

  • 乐此不疲

    形容一个人做自己所喜欢的事,着了迷,即使很辛苦,也不感觉劳累。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王莽当政末年,与兄刘縯起兵反王莽。公元25年建东汉政权,定都洛阳

  • 田家紫荆

    同“田氏紫荆”。清唐孙华《哭大兄允中》诗:“白头兄弟相依切,零落田家旧紫荆。”【典源】 《艺文类聚》卷八十九引周景式《孝子传》曰:“古有兄弟,忽欲分异。出门见三荆同株,接叶连阴,叹曰:‘木犹欣聚,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