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焚草之变

焚草之变

隋书.宇文化及传》载: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时,同伙司马德戡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隋炀帝闻声问是何事,裴虔通伪称:“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嚣耳。”炀帝信以为真,未加提防,遂被杀。史称此次兵变为“焚草之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十一篇:“宇文化及将谋乱,因请放官奴分直上下,诏许之,是有焚草之变。”


猜你喜欢

  • 期期

    源见“期期艾艾”。原指口吃,亦形容迟疑难以启齿。明刘元卿《贤奕编.应谐》:“其妹期期曰:‘姊而裳火矣。’姊目摄妹亦期期言曰:‘父属汝勿言,胡又言耶!’”王西彦《古屋》五部七:“好像受了猝不及防的一击,

  • 玉纽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砚谱二》:“昔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研’。”后因以“玉纽”指珍贵的砚。清周亮工《还砚歌》:“髯公有砚真奇哉,帝鸿玉纽不须猜。”【词语玉纽】   汉语大词典

  • 珠树三株

    源见“三珠树”。称美他人兄弟文才卓越。宋秦观《和东坡》:“珠树三株讵可攀,玉海千寻真莫测。”

  • 春秋责帅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于失街亭后上疏自贬:“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蜀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时,用

  • 一转语

    《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淮海禅师》:“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佛教禅宗参禅时,把以“一语转机锋”称为“一转语”;又指用一句话启发思维,使人恍然大悟。宋.苏轼《苏文忠公诗集》三八《尘外亭》:“戏

  • 嗜癖刘邕

    源见“嗜痂”。指有恶癖的人。清 袁龙《端正好.寿业师爱庐兄五十》套曲:“人说他善骂祢衡,嗜癖刘邕,观井钱铿。”

  • 人无衅焉,妖不自作

    衅( ㄒㄧㄣˋ xìn ):间隙,破绽。 人本身没有破绽,妖孽不能自己起来。 表示妖由人兴。语出《左传.庄公十四年》:“公闻之,问于申繻曰:‘犹有妖乎?’对曰:‘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

  • 阮囊空

    同“阮囊羞涩”。孙为霆《人月圆.九月还扬州》曲:“腰缠十万扬州客,一夜阮囊空。”

  • 椒花颂

    《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刘臻妻陈氏传》:“刘臻妻陈氏者,亦聪辩能属文。尝正旦献《椒花颂》,其词曰:‘……圣容映之,永寿于万。’”晋女陈氏,聪慧能文,曾于正旦献给皇帝《椒花颂》,歌颂新年升平景象。后遂

  • 居士竹

    源见“子猷惜此君”。美称竹。也借指种竹的闲适生活。宋朱敦儒《诉衷情》词:“居士竹,故侯瓜,老生涯。自然天地,本分云山,到处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