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响遏行云”。指嘹亮动听的歌曲。宋张枢《壶中天.月夕登绘幅堂与筼房各赋一解》词:“赋雪词工,留云歌断,偏惹文箫怨。”
伯:古代女子称自己的丈夫。殳( ㄕㄨ shū ):古代兵器,形如竿,竹制,长一丈二尺。王:指周王。前驱:走在前面的战士或卫士。 阿哥手执丈二殳,正为周王打先锋。 原意是说春秋时卫蔡等国跟随周王伐
源见“凫乙辨”。借指相似之物。清赵翼《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凡一千字》:“乙鸿精鉴别,五雀定衡铨。”
源见“乌鹊填桥”。谓银河上鹊桥已架。白炎《游仙》诗之八:“珠海骑鲸凌月上,银河驾鹊落星边。”
同“枥骥”。北周庾信《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归平津之馆,时闻枥马之嘶;舍广成之传,裁见诸侯之客。”明刘基《北上感怀》诗:“倦鸟思一枝,枥马志千里。”【词语枥马】 汉语大词典:枥马
亦作“舍本而问末”,“舍本事末”,“弃本逐末”。放弃重要的、基本的,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比喻做事不从根本问题下手,而只在细微的事情上用力气。公元前264年,齐王建派使臣问候赵孝成王的母亲赵威后。信还未打
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明朱有燉《赛娇容》四折:“这中原天气十分冷,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也。”【词语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成语: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汉语大词典: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源见“紫气东来”。指关令尹喜守候老子。借指仰慕高士,欲与一起隐逸。北周庾信《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望气求真隐,伺关待逸民。”
褎( ㄒㄧㄡˋ xiù )如:傲慢自大的样子。充耳:原是一种挂在耳旁的首饰。这里语带双关,有充耳不闻的意思。 表示塞耳不闻。语出《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郑玄笺:“充耳,塞耳也。
《礼记.儒行》:“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欤?’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缝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孔子是鲁人,鲁又是儒学的发源地,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