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气傲心高

气傲心高

气:气势;气质。傲:傲慢;看不起人。心:心思。高:高深。指气质傲慢,心思高深。允禵(īí题,1688-1755年),姓爱新觉罗,名允禵,是康熙皇帝第十四子。允禵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贝子(满语,意为“天生”贵族,为清宗室爵位第四等。贝子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镇国公之上),他屡从康熙皇帝征讨边疆,立有战功,深受喜爱。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授为抚远大将军(清代封爵之一,出征专授将军,统率部队,驻防各地)。康熙皇帝亲自在太和殿授给抚远大将军印,并命令用正黄旗纛(dú独,皇帝亲征所用仪仗之大旗,绘五色销金云龙纹的黄色大龙旗),去征讨准噶(Gā咖)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并驻防西宁,后又驻防甘州(今甘肃张掖市),主持西北战事。康熙皇帝去世后清世宗胤祯即位,以次年为雍正元年(1723年)。他指示总理王大臣说:“西边这一路军队事务,抚远大将军允禵的职务和责任很是重大,但是皇父丧事若不回京城来,恐怕在内心里是不安静的,速急发行公文给爱新觉罗·允禵王爷,令他奔驰驿(yì一)道(古代跑马传递公文的驿站之间的大道)兼程赶回京城来。”等到允禵速急赶回,却命令他留守景陵(康熙帝)陵墓,解除了军权。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雍正帝又指示说:“爱新觉罗·允禵缺乏知识,狂妄无理,气质傲慢,心思高深,我希望他能改悔,以便加给恩惠。”监禁允禵在景陵寿皇殿旁十多年,到清世宗雍正帝死后,才由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于乾隆元年(1736年)将允禵放出来。

【出典】:

清史稿》卷220《诸王传六·圣祖诸子·恂勤郡王允传》9081、9082页:“世宗即位,谕总理王大臣曰:‘西路军务,大将军职任重大,但于皇考(皇帝尊称死去的皇父)大事若不来京,恐于心不安,速行文大将军王驰驿来京。’允禵至,命留景陵待大祭。雍正元年五月,谕曰:‘允禵无知狂悖,气傲心高,朕望其改悔,以便加恩。’”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25回:“安老爷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邓九公的意思,所以先把他这三句开场话儿作一个破题。”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42回:“自家想着当年的事,还有些气傲心高,只得作一长歌,当做似《莲花落》,满市唱着乞食。”


并列 志气高傲。《二刻拍案惊奇》卷22:“自家想着当年的事,还有些~。”△形容有骨气;也形容狂妄。


【词语气傲心高】  成语:气傲心高汉语词典:气傲心高

猜你喜欢

  • 灵和标格

    同“灵和柳”。唐韩偓《柳》诗:“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 买一峰

    同“买山”。唐陆畅《送独孤秀才下第归太白山》诗:“须寻最近碧霄处,拟倩和云买一峰。”

  • 邓通山

    同“邓家铜山”。明无名氏《鸣凤记.世蕃奸计》:“金盈郭况穴,钱积邓通山,自夸天上客,人道地行仙。”【词语邓通山】   汉语大词典:邓通山

  • 生尘甑

    源见“甑尘釜鱼”。形容贫居乏食。宋范成大《春寒即事留游子明王仲显》诗:“笑我生尘甑,惭君有意袍。故人能少驻,门径久蓬蒿。”

  • 饼师

    宋.尤袤《全唐诗话.王维》:唐宁王李宪,因卖饼者之妻美,强娶为妾。一年后在一次宴会上,宁王让饼师来与其妻相见,其妻泣不成声,席间人都不胜凄惶。宁王命客即兴赋诗。诗人王维写道;“莫以今时宠,难忘异日恩。

  • 解衣推食

    指项羽派人劝说韩信反叛汉王刘邦,韩信认为刘邦脱衣我穿、让食我吃,我不能背叛他。后以此典比喻慷慨相助、关心生活十分亲切。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扫平齐地后,自称齐王。楚王项羽对韩信接连获胜、扩充

  • 共工赫怒

    同“共工触柱”。唐李白《上崔相百忧章》诗:“共工赫怒,天维中摧。鲲鲸喷荡,扬涛起雷。”

  • 过车

    源见“斗酒只鸡”。谓过墓致祭或致敬。宋王十朋《刘府君挽词》之二:“剡水凄凉回棹速,毌丘恸哭过车凶。发扬门户胜他族,深羡公家有蔡邕。”清陈确《雒蜀论》:“尔日京师为之罢市,无不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

  • 韩灰

    源见“死灰复燃”。喻有德的失势者。唐罗隐《投湖南王大夫启》:“大夫或俯回赵印,下煦韩灰。”

  • 避实就虚

    实:实在,坚实部分。虚:空虚,虚弱部分。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虚弱之处。《淮南子.要略》:“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清史稿.洪承畴传》:“若闻我师西进,必且避实就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