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檄愈头风

檄愈头风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附陈琳、阮瑀事“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典故》:“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音xī,迅疾)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

曹操有一次头风病发作,当读了陈琳所作的檄文。顿时觉得头痛痊愈。其实文章并不能医治头风,所谓“此愈我病”,不过是读了陈琳的文章,一时精神振奋,似乎病也好了。

“檄愈头风”本是形容檄文辛辣警拔,后用为赞美佳文的典故。

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将此事演为陈琳为袁绍作檄讨伐曹操,操读此檄,惊而病愈。兹节录一段,以供参阅。其文写道:

“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方患头风,卧病在床。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


【典源】 《三国志·魏书·王卫 二刘傅传》裴松之注引《典略》 曰:“ (陈)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

【今译】 三国魏陈琳作文精美,才华洋溢,在曹操手下负责起草文书章奏,一次陈琳写好文书,呈给曹操过目。曹操素有头痛病,那天正好头病发作,卧床读陈琳的文书,一下子坐起来说:“它治好了我的病。”几次予以厚赏。

【释义】 后以此典赞美人文章美妙,令人心神舒泰。

【典形】 曹风、陈琳檄、陈檄、头风痊、头风檄、愈头风、头风疾、陈琳檄草、愈头病、起君病、书檄要陈琳、陈琳草奏、见诗应愈。

【示例】

〔曹风〕 唐·元稹《酬乐天江楼夜吟》:“魏拙虚教出,曹风敢望痊。”

〔陈琳檄〕 清·王夫之《广遣兴》:“头风莫与陈琳檄,腹疾无庸叔展号。”〔陈檄〕 宋·范成大 《谢范老问病》:“帖有王叔难治眩,文如陈檄不驱风。”

〔头风痊〕 唐·韩愈《送灵师》:“维舟事干谒,披读头风痊。”

〔头风檄〕 清·钱谦益《奉赠太傅崇明侯弢武》:“挥毫烂漫头风檄, 击缶苍茫耳热歌。”

〔愈头风〕 唐·罗隐《魏博罗令公附卷有回》:“马上固惭消髀肉,幄中犹羡愈头风。”


【词语檄愈头风】  成语:檄愈头风汉语词典:檄愈头风

猜你喜欢

  • 逝者如斯夫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意思是:孔子在河边散步,看着不停的的流水说:“一切过往不息的事物,就像这流水一样,流逝,流逝,不分昼夜地流逝而去。”后因用为感慨事物不断

  • 林下

    源见“林下风气”。谓闲雅,超逸。《宣和画谱.人物二》:“童以妇人而能丹青……有文士题童氏画诗曰:‘林下材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词语林下】   汉语大词典:林下

  • 棘生殿

    《晋书.艺术传.佛图澄传》:“佛图澄,天竺人也。本姓帛氏。少学道,妙通玄术。”“季龙大享群臣于太武前殿,澄吟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将坏人衣。’季龙令发殿石下视之,有棘生焉。冉闵小字棘奴。”《晋书

  • 卢耽鹤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浪水》引邓德明《南康记》:“昔有卢耽仕州为治中,少栖仙术,善解云飞。每夕辄凌虚归家,晓则还州,尝于元会至朝,不及朝列,化为白鹄至阙回翔欲下,威仪以石掷之,得一只履。耽惊还就列。内

  • 类锡

    同“锡类”。林纾《栾望远先生墓志铭》:“天质纯孝辟盗骑,类锡之孝振群季。”【词语类锡】   汉语大词典:类锡

  •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见〔疑则勿用,用则勿疑〕。见“疑人勿使,使人勿疑”。《儿女英雄传》32回:“自古道‘~’。他两个既有这番志向,又说的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这桩事责成他两个办起来才是个‘絮矩之道’。”

  • 檄手

    源见“檄医头疾”。称文章高手。宋苏轼《兴龙节侍宴前一日微雪》诗:“头风已倩檄手愈,背痒恰得仙爪爬。”【词语檄手】   汉语大词典:檄手

  • 豹死留皮

    豹死,皮却留下来。比喻留美名于后世。出自五代王彦章之语。王彦章(863-923年),字子明,郓州寿昌(今山东兖州西北)人。军伍出身。事后梁太祖为开封府押衙、左亲从指挥使,行营先锋兵马使。梁末帝时又任濮

  • 半信半疑

    对于真假是非不能肯定。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半不信耶?”半不信:即半疑。并列 一半相信一半怀疑。又相信又不相信。语本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

  • 伶伦凤律

    《吕氏春秋.古乐》:“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