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柏梁高宴

柏梁高宴

此为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宴饮之事。后以此典形容君臣饮宴赋诗。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春天,在长安城内建柏梁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梁,可以香闻数十里。汉武帝在台上摆酒设宴,诏群臣一起作诗。此典又作“宴柏梁”、“柏梁赋诗”、“柏梁台”、“赋柏梁”、“高宴柏梁”。

【出典】:

史记》卷12《孝武本纪》459:“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索隐》引《三辅故事》云:“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香闻十里。”

【例句】:

唐·李世民《宴山中》:“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梁。”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唐·李峤《汾阴行》:“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 宋·钱惟演《汉武》:“一曲横汾鼓吹回,侍臣高会柏梁台。” 宋·刘筠《休沐端居有怀希圣》:“思君只欲倾家酿,待警同谁赋柏梁。” 宋·刁衍《汉武》:“高宴柏梁词可仰,横汾箫鼓乐难穷。”


【典源】《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注引《三辅故事》云:“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香闻十里。”《艺文类聚》卷八十八引《汉武故事》 曰:“柏梁台高二十丈,悉以柏,香闻数十里。”《三辅黄图》卷五:“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关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

【今译】 汉武帝元鼎二年春天,武帝在长安城内建柏梁台。台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殿梁,可以香闻数十里远。武帝在台上摆酒设宴,诏群臣一起作诗,会作七言诗的才能参加。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君臣饮宴赋诗。

【典形】 柏梁赋诗、柏梁高宴、柏梁台、赋柏梁、高宴柏梁、宴柏梁。

【示例】

〔柏梁赋诗〕 唐·李峤《汾阴行》:“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

〔柏梁高宴〕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柏梁台〕 宋·钱惟演《汉武》:“一曲横汾鼓吹回,侍臣高会柏梁台。”

〔赋柏梁〕 宋·刘筠《休沐端居有怀希圣》:“思君只欲倾家酿,待警同谁赋柏梁。”

〔高宴柏梁〕 宋·刁衍《汉武》:“高宴柏梁词可仰,横汾箫鼓乐难穷。”

〔宴柏梁〕 唐·李世民《宴山中》:“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梁。”


猜你喜欢

  • 圯桥取履

    同“圯桥进履”。北周庾信《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圯桥取履,早见兵书;竹林逢猿,遍知剑术。”

  • 项庄奋剑

    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晋傅玄《惟汉行》:“项庄奋剑起,白刃何翩翩。伯身虽为蔽,事促不及旋。”

  • 三足鼎分

    《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曰:‘……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曰:‘……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 鸡鸣之助

    《诗.齐风.鸡鸣序》:“《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 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因以“鸡鸣之助”指妻室之助。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禽兽比喻类》:“内助曰得鸡鸣之助。”偏正 指妻子勤俭持家

  • 一夔应足

    源见“夔一足”。谓人才难得。宋辛弃疾《满江红.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词:“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 函关气

    同“函关紫气”。明汤显祖《紫箫记.出山》:“蚤识函关气,空为出岫云。”

  • 祥车

    丧葬时的灵车。《礼记.曲礼上》:“祥车旷左。”汉郑玄注:“祥车,葬之乘车。”孔颖达疏:“祥,犹吉也。吉车,为平生时所乘也,死葬时因为魂车,鬼神尚吉,故葬魂乘吉车也。……车上贵左,故仆在右,空左以拟神也

  • 青钱万选

    比喻文词出众。亦作“万选青钱”。出自唐张鷟(zhuó浊)之事迹。张鷟,唐高宗到唐玄宗时人,字文成,号浮休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北)人。调露初(679年)登进士第。历任岐王府参军、长安尉、鸿胪丞、御史

  • 空桑

    《楚辞.大招》:“魂乎归徕,定空桑只。”东汉.王逸注:“空桑,瑟名也。《周官》云:‘古者弦空桑而为瑟。’……或曰:空桑,楚地名。”“空桑”,一说为古代琴瑟名;一说为楚地名,其地所产之木可制琴瑟。后以“

  • 椿期

    源见“椿年”。大椿的生命期限。借指很长的期限。《云笈七签》卷九八:“寻宗须臾顷,万龄乃一朝。椿期会足衰,劫往岂足辽。”【词语椿期】   汉语大词典: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