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曳裾王门

曳裾王门

曳(yè叶):拖。裾(jū居):外衣的大襟。“曳裾”就是长襟拖地。“曳裾王门”描绘了出入王侯之门的形象,齐(治今山东临淄)人邹阳,善文辩。初从吴王刘濞(bì必),写有《上吴王书》,劝刘濞不要起兵叛汉。其中说道:“我听说蛟龙昂首奋翼,就会浮云雨雾顺势而来;圣明的王侯磨砺志节、提高道德,那么谋士贤臣就会慕名投奔。现在,如果我奋其智能,极尽谋虑,那么可在任何一个诸侯国博取官爵;如果我善于掩饰自己的内在想法,那么任何一个王侯之门我都可以曳裾而入,充当食客的。”后以“曳裾王门”为言奔走投靠权贵之门的典故。

【出典】:

汉书》卷51《邹阳传》2338、2340页:“邹阳,齐人也。”“其辞曰:‘……臣闻交(蛟)龙襄首奋翼,则浮云出流,雾雨咸集。圣王底(通“砥”,磨砺)节修德,则游谈之士归义思名。今臣尽智毕议,易精极虑,则无国不可奸(通“干”,干渴追求);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

【例句】:

唐·李白《行路难》之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唐·顾况《闲居述怀》:“贫居谪所谁推毂,仕向侯门耻曳裾。” 唐·朱长文《送李司直归淅东幕兼寄鲍将军》:“会作王门曳裾客,为余前谢鲍将军。” 唐·吕温《道州酬送何山人之容州》:“匣有青萍筒有书,何门不可曳长裾。” 唐·韦庄《下第题青龙寺僧房》:“题柱未期归蜀国,曳裾何处谒吴王。” 宋·曾巩《简翁都官》:“倦游公府曳长裾,笑上扁舟指旧庐。” 清·顾炎武《酬李子德二十四韵》:“客舍轻弹铗,王门薄曳裾。”


述补 曳,拖;裾,衣服的大襟。奔忙于王侯权贵的门下。语本汉·邹阳《上吴王书》:“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唐·李白《行路难》诗:“弹剑作歌秦苦声,~不称情。”※曳,不读作zhuài。△多用于际遇方面。→趋炎附势 ↔贫贱骄人 曳尾涂中


【词语曳裾王门】  成语:曳裾王门汉语词典:曳裾王门

猜你喜欢

  • 中郎竹

    同“柯亭笛”。清黄景仁《又题其曝书图》诗:“移官只载中郎竹,去越何来陆贾金?”

  • 荆布之妇

    源见“荆钗布裙”。指贫穷的妇女。元郑光祖《伊尹耕莘》二折:“荆布之妇,怎消受五花官诰?”

  • 十死一生

    见“十生九死”条。并列 形容非常危险。语出《汉书·外戚传》:“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唐·卢元辅《胥山铭》:“武王钺纣,子胥鞭平,为人为父,~。”△多用于描写人生经历方面。也作“十死九生”。【词语十

  • 浑沌窍

    源见“凿窍”。指自然形成的山洞、洞穴。金元好问《鹳雀崖北龙潭》诗:“何年浑沌窍,灵物此栖处?”

  • 亡命之徒

    亡:逃亡。命:即“名”。亡命:脱离户籍或改名。徒:人。原指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后也指不顾性命,违法作恶的人。郭彦(?-569年),太原阳曲(山西太原北)人。宇文泰任为虞部郎中。北周代魏,任澧州(今

  • 聋丞与醉尉

    《汉书.黄霸传》:“许丞老,病聋,督邮(郡守的副佐官员)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史记.李将军传》:“(广)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

  • 山河隔酒垆

    源见“黄公酒垆”。谓怀旧伤逝。清程先贞《暮春雨后遣怀》诗:“漫忆骚人去,山河隔酒垆。”

  • 白环献

    《宋书.符瑞下》:“西王母,舜时来献白环、白琯。”按:此事又见今本《竹书纪年》“舜九年”。据传闻,虞舜当政时,西王母曾献白环。唐.杜甫《洗兵马》:“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此处引西王母来朝的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和谐,犹今言“团结”。同:苟同,指盲目附和。 君子讲团结,但不盲目附和;小人盲目附和,但不讲团结。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宋.苏轼《上皇帝书》:“君子和而不

  • 何曾箸

    《晋书.何曾传》:“何曾字颖考。”“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西晋时,太尉何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