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晋君听琴

晋君听琴

韩非子.十过》:春秋时,卫灵公携乐官师涓访晋,晋平公欲闻新声而使师涓鼓琴。未终曲,晋乐师旷阻止不用再弹,平公问其所以,“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及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故闻此声者,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不可遂。’”平公固请师旷允许师涓奏完此乐,又请师旷奏清徵之声,接着又要求师旷奏清角之声,“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而有玄云自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癃(手足不灵活)病。”

春秋时候晋平公喜听音乐,追求逸乐,他固请师旷奏清角之声,结果引出晋国大旱,他自己也得了罢癃的病症。这个故事虽然玄虚,而韩非的用意却在于指出,不务治国之本,却一味追求声色享乐,其结果必然导致穷身败国。后以“晋君听琴”比喻不务国政,却一味追求声色狗马引出的教训。“靡靡之乐”后常作“靡靡之音”,原形容柔弱、委靡不振的乐声,后泛指一切不健康的黄色乐曲。

史记.殷本纪》:“(纣)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郭沫若《孔墨的批判》:“故尔所谓‘郑声淫’的‘淫’应该是过高的意思,决不是如像《毛毛雨》之类的那种所谓靡靡之音,倒是可以断言的。”


【典源】 《韩非子·十过》:“(卫灵公)遂去之晋。晋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酒酣,灵公起曰:‘有新声,愿请以示。’平公曰:‘善。’…… (晋平公) 反坐而问曰:‘音莫悲于清徵 (zhi) 乎?’师旷曰:‘不如清角。’平公曰:‘清角可得而闻乎?’师旷曰:‘不可。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作为清角。今主君德薄,不足听之,听之将恐有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愿遂听之。’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而有玄云从西北方起; 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癃病。”

【今译】 春秋时卫灵公到晋国去,晋平公在施夷之台设宴欢迎。酒酣之时,灵公起身说:“听说有新乐,请演奏。”平公说:“好。”于是平公先让师涓演奏清商之曲,又使师旷弹奏清徵之音。平公又问:“没有比清徵更新的音乐吗?”师旷答道:“清徵不如清角。”平公说:“可以听听吗?”师旷说:“不可以听。从前黄帝与鬼神在泰山之巅聚会,作下《清角》乐曲。您今德薄,不能听它,听了恐将招祸。”然而平公坚持要听,师旷不得已而弹奏。一弹,则黑云从西北方涌来; 再弹,顿时风雨交加,撕碎帘帷,掀翻食具,吹落屋瓦。宾客四散逃走,平公伏在屋子里怕得发抖。以后晋国连续三年大旱,赤地千里,平公也身患重病。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音乐泣鬼神、惊天地; 也用以指君主不理政事,逸乐误国。

【典形】 飞瓦弹清角、晋君听琴、清角。

【示例】

〔飞瓦弹清角〕 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赠傅羲秀才》:“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晋君听琴〕 唐·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清角〕 魏·曹丕《善哉行》:“清角岂不妙,德薄所不任。”


猜你喜欢

  • 散天花

    源见“天女散花”。指传说中以散天花验证诸菩萨、声闻的向道之心。清 袁龙《梁州新郎.戏赠》词:“即空即色凭虚造,散天花休着坚牢。”

  • 机不可失

    机:时机、机会。形容机会难得,不能错过。范晔(398-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年十七,为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后由于在彭城太妃死时,喝酒并听挽歌以为乐,

  • 赭衣塞路

    赭(zhě者)衣:赤褐色衣服,是古代的囚衣,因以指囚犯、罪人。《汉书·刑法志》说:“秦始皇兼并各诸侯国后,就废掉了先代君王治国的法度,撤销了执行礼谊的官署,滥施刑罚,制定种种苛繁的法律。”“结果却使奸

  • 钗荆裙布

    源见“荆钗布裙”。形容贫寒。《红楼梦》五七回:“因薛姨妈看见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且家道贫寒,是个钗荆裙布的女儿,便欲说给薛蟠为妻。”并列 以荆代钗,以布作裙。比喻家境贫寒。语出《太平御览》卷718引汉

  • 仇梅

    东汉人仇览,一名香,曾任考城主簿。事见《后汉书.仇览传》。西汉人梅福,字子真,曾任南昌尉,后因王莽专政,弃家出走。事见《汉书.梅福传》。仇梅是西汉人仇览(仇香)与梅福的合称。二人曾为主簿和县尉的小官吏

  • 北堂萱

    源见“萱草忘忧”。借指母亲。宋王楙《野客丛书.萱堂桑梓》:“今人称母为北堂萱,盖祖《毛诗.伯兮》诗。”【词语北堂萱】   汉语大词典:北堂萱

  • 献曝

    《列子.杨朱》:“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音yùnfén,用大麻的纤维织成的布,絮以新绵和旧絮做成的麻布冬装),仅以过冬。暨春东作(东作,指到田间劳动),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

  • 凤皇毛

    同“凤毛”。皇,通“凰”。唐元稹《寄赠薛涛》诗:“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皇毛。”

  • 雷远

    《宋书.隐逸传.雷次宗传》:“雷次宗字仲伦,豫章南昌人也。少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笃志好学,尤明《三礼》、《毛诗》,隐退不交世务。”南朝的居士雷次宗与释慧远的合称,雷次宗是儒士,又是释慧远的弟子。后遂

  • 还珠守

    源见“合浦珠还”。指清廉有政绩的地方官。守,太守。唐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词语还珠守】   汉语大词典:还珠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