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翁化蜀

文翁化蜀

文翁是西汉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年轻时勤奋好学,通晓《春秋》。汉景帝末年出任蜀郡太守。他为政推崇仁教,重视教化,他看到蜀地偏远,民风鄙陋,决心加以诱导。从郡、县内挑选聪明能干的十几位年青官吏,亲自培养训练,然后保送到京城长安去深造,就学于博士。学成之后,回到郡中加以重用。文翁还在成都兴建官办学校,为当地培养人材,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他们的从政才干。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蜀地民风教化大为改观,在长安太学求学的蜀地学生和文化发达的齐鲁地区的学生人数差不多相等了。在汉武帝时,朝廷下令让全国各郡都设立学校,就是首先由文翁开的头。后以此典称颂地方官吏办学教化、治理有方。

【出典】:

汉书》卷89《循吏传·文翁传》3625、3626、3627页:“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才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例句】: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文翁讲肆之堂,英灵雾集。”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前贤。” 唐·杜甫《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 唐·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唐·贯休《闻知赴成都辟请》:“文翁还化蜀,奕幕列鹓鸾。” 唐·樊宗师《蜀绵州越王楼》:“既令富庶能,千万惭文翁。” 唐·羊士谔《书楼怀古》:“何独文翁化,风流与代深。” 宋·柳永《一寸金》:“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 宋·梅尧臣《魏屯田知楚州》:“正迟文翁化,从来楚俗轻。” 明·何景明《送盛斯征巡抚四川》:“征南诸葛筹先定,化蜀文翁事更宜。” 清·宋琬《送张蔚生明府之任剑州》:“讲学文翁今再睹,勒铭张载有新题。” 清·薛时雨《题吴仲山督望三益斋诗稿即送赴川督任》:“文翁化俗只循吏,司马发难多卮词。” 清·范驹《绣带宜春·寿夏镜川学师五十》:“江涯,片帆来乍,是郑虔官职,文翁教化。”


猜你喜欢

  • 截发剉藁

    同“剪发待宾”。明徐渭《寿史母序》:“陶侃之母贫约无他营也,截发剉藁,以易其供,以给其秣。”

  • 何足算也

    见〔斗筲之人,何足选也〕。

  • 长绳系景

    同“长绳系日”。《周书.萧大圜传》:“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宁俟长绳系景,实不愿之。”见“长绳系日”。【词语长绳系景】  成语:长绳系景汉语大词典:长绳系景

  • 腰章道除

    《汉书.朱买臣传》:“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通值)上计时(上计,秦汉时,年终,地方官总结全年工作,将人口、钱、粮、盗贼、狱讼等事报告朝廷,或本官自往,或遣吏上京),会稽吏方相与

  • 题凤

    《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三国时魏国人,字叔夜,博学多才,喜好老庄,性体旷达,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吕安(三国魏东平人,字仲悌,他是嵇康的好友)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嵇康兄)出户

  • 点笔成蝇

    源见“屏风点误”。称赞画技精湛高妙。元袁桷《次韵师孟西曹即事兼简子员仪曹》之二:“覆蕉得鹿非真梦,点笔成蝇岂误书?”

  • 沅茝醴兰

    见“沅芷澧兰”。※茝,不读作jī,又,古读zhǐ。

  • 失水

    鱼失去了水,难以生存。《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砀:被冲荡而出。能吞舟的大鱼,如果由于冲荡而失去了水,那末蚂蚁也可去欺侮它了。比喻很有权势的人,一旦失去靠山,就处于十分困难

  • 磨铅

    《史记.贾谊传》引《吊屈原赋》:“世谓伯夷贪兮,谓盗跖廉;莫邪为顿兮,铅刀为铦。”汉.桑弘羊《盐铁论.殊路》:“今仲由、冉求无檀、柘之材,隋、和之璞,而强文之,譬若雕朽木而砺铅刀,饰嫫母,画土人也。”

  • 龙断之登

    源见“龙断”。谓谋利求财。龙,通“垄”。宋陈亮《谢梁侍郎启》:“伏念某身名不竞,时命皆非。豪于闾里,所得宁几?迫于妻子,无策自资。孰为龙断之登,羞作墦间之乞。”【词语龙断之登】  成语:龙断之登汉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