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摇唇鼓舌

摇唇鼓舌

原指逞口才从事游说,后则泛指信口开河,夸夸其谈,乱发议论。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孔子知道后,企图以儒家学说说服他。于是便和颜回、子贡一起去拜见他。听说孔子到来,盗跖大怒,圆睁双目,怒发冲冠。他说,这不是鲁国那个虚伪狡猾的孔丘吗?你造谣惑众,妄称什么文武之道,穿戴华丽,胡言乱语,不种田白吃饭,不织布白穿衣,专门夸夸其谈,迷惑天下君主。使得天下士人不能返其本性,跟着你一起讲什么孝啊悌啊,以图混个一官半职。你的罪过太大了,快快走开,不然的话,我就把你的肝割下来作早餐。

【出典】:

庄子·盗跖》:“盗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阳,脍人肝而之。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铺之膳。’”

【例句】: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二折:“听不上摇唇鼓舌絮叨叨,正良臣佞士难同爵。”


并列 形容卖弄口才进行游说或搬弄是非,挑起事端。语本《庄子·盗跖》:“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喻德海《樱花雨》:“勇士们在冲锋陷阵,说客们在~,她却坐在自家门前的樱花树下,手不释卷地读起书来。”△贬义。用于描写多言或卖弄口才。→掀风鼓浪 搬弄是非↔息事宁人。 也作“摇唇鼓喙”、“摇唇弄舌”、“摇吻鼓舌”、“摇嘴掉舌”。


【词语摇唇鼓舌】  成语:摇唇鼓舌汉语词典:摇唇鼓舌

猜你喜欢

  • 缩囊

    渐渐地贫困下来。《易林.贲之涣》:“干无润泽,利少缩囊。”清代翟灏《通俗编.货财.缩囊》:“俚语以渐致贫窘曰缩囊。”【词语缩囊】   汉语大词典:缩囊

  • 深源声名丧北征

    《晋书.殷浩传》:“殷浩字探源。……屏居墓所,几将十年,于时拟之管、葛。……浩既受命,以中原为己任,上疏北征许洛。……浩懼,弃辎重,退保谯城,器械军储皆为襄所掠,士卒多亡叛。……坐废为庶人。”晋.殷浩

  • 鲤对

    同“鲤趋”。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词语鲤对】   汉语大词典:鲤对

  • 南斗龙光

    源见“丰城剑气”。谓直射星斗的剑光。因丰城剑之一为龙泉,故称剑光为龙光。亦比喻志士豪情。清钱谦益《读新修滕王阁诗文集》诗之一:“夜深南斗龙光起,不为干将在狱中。”

  • 反哺

    源见“乌哺”。借喻子女孝养父母。晋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宋梅尧臣《思归赋》:“嗷嗷臣乌,其子反哺。”【词语反哺】   汉语大词典:反哺

  • 堕策郎

    源见“章台坠鞭”。指钟情的男子。清蒲松龄《为友人写梦八十韵》:“勿使离魂女,徒怀堕策郎。”

  • 邓穴钱

    同“邓家铜山”。穴,指金穴。明许自昌《水浒记.论心》:“财疏邓穴钱,义仗东门剑。”

  • 入褚

    《左传.成公三年》载:春秋时,晋将荀罃被楚所俘,郑国一位商人打算把荀罃藏在大口袋中带出楚国。褚,装衣物所用之囊。后因谓战败被俘受屈为“入褚”。《陈书.吴明彻传》:“方欲息驾阴山,解鞍瀚海,既而师出已老

  • 刳肠

    《庄子.外物》:“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会朝。’

  • 孝若归省

    《文选》卷四十七晋.夏侯孝若(湛)《东方朔画赞.序》:“大人来守此国。仆自京都,言归定省,睹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乃作颂焉。”晋人夏侯湛字孝若,有才名,美仪容,在回家省亲时感触奋发,写下了《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