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楚求罪
指滥用刑罚,逼人招供。《渊鉴类函.冤狱》:“捶楚之下,何求不获;虽皋陶听之,犹谓死者有余辜。”皋陶:传说中舜帝的最高法官。听:治。
连动 捶楚,杖刑。用刑罚逼人招供。《渊鉴类函·冤狱》:“捶楚之下,何求不获,虽皋陶听之,犹谓死者有余辜。”△用于逼供方面。
指滥用刑罚,逼人招供。《渊鉴类函.冤狱》:“捶楚之下,何求不获;虽皋陶听之,犹谓死者有余辜。”皋陶:传说中舜帝的最高法官。听:治。
连动 捶楚,杖刑。用刑罚逼人招供。《渊鉴类函·冤狱》:“捶楚之下,何求不获,虽皋陶听之,犹谓死者有余辜。”△用于逼供方面。
宋.欧阳修《文忠集》卷七《代鸠妇言》诗:“人言嫁鸡逐鸡飞,安知嫁鸠被鸠逐。”宋.赵汝鐩《野谷诗集.古别离》诗:“我闻军功去易就,膏血紫寒十八九。嫁狗逐狗鸡逐鸡,耿耿不寐展转思。”此条又作“嫁鸡随鸡,嫁
参见:罗威饲犊
同“方枘圆凿”。《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梁惠王欲谋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持方枘内圜凿,其能入乎?”司马贞索隐:“按:方枘是笋也,圜凿是孔也。谓工人斫木,以方笋而内之圜孔,不可入也……谓战国之时
同“江东鲙”。夏承焘《洞仙歌.洛阳赠阿铿》词:“闹鸡房灯火,明日盘餐,应不羡、江左莼鲈乡味。”
同“董奉杏成林”。清赵执信《题王炼师湖上新居》诗:“焦庵惟结草,董杏偶论株。”
原为孟子颂扬仁政之语,后则泛指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孟子认为,尊重和使用士人,发展工商,减免赋税等五项是衡量一个国君是否实行“仁政”的五项标准。他说,如果能做到上述五点,那么,邻国的老百姓便会对那
《战国策.韩策三》:段干越人谓新城君曰:“……王良弟子曰:‘马,千里之马也;服,千里之服也。而不能取千里,何以?’(造父之弟子)曰:‘子纆牵长。故纆牵于事,万分之一也,而难千里之行。’今臣虽不肖,于秦
《诗经.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马。……襢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无狃,戒其伤女。”《诗经.郑风.大叔于田》说的是郑庄公弟大叔段空手与虎搏斗事,并警告他不要干这冒险的事。后遂用为爱护勇士之典。唐
《北史.齐高祖神武帝纪》载:北魏高欢于普泰二年(公元532年)败尔朱兆于韩陵山,在此建定国寺旌功,命温子昇作《韩陵山寺碑》以记其事。后遂以“韩山石”借指记述战功的碑石。明 郭贞顺《上俞将军》诗:“但嘱
同“穆王八骏”。元虞集《闻雁》诗:“应逢穆王骏,春草一长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