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承明庐

承明庐

承明庐是指汉朝皇宫石渠阁外承明殿的旁屋,是侍臣值宿所居之所。严助(?一前122年)西汉会稽吴县人。武帝初即位,郡举贤良对策,擢为中大夫。后迁会稽太守,复归长安,为侍中。汉武帝时,严助被任命为会稽太守,几年过去了,但治理政绩平平,武帝很不满意,就给严助下诏说:“你不喜欢在朝廷承明庐值班,又认为侍从之臣太辛劳,怀恋故乡,要求调到外地任州郡长官。会稽东接大海,南邻诸越(古族名,广泛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的众多部落),北临长江,是个重要的州郡,但你治理几年并无政绩闻世。”后以“承明庐”为典,咏在朝为官。

【出典】:

汉书》卷64上《严助传》2789页:“上问所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从横。”张晏注曰:“承明庐在石渠阁外。直宿所止曰庐。”

【例句】:

三国魏·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唐·刘祎之《酬郑沁州》:“匪厌承明庐,伫兼司隶局。” 唐·白居易《马上作》:“自问有何才?两入承明庐。” 唐·张大安《奉和别越王》:“何时骖驾入,还见谒承明。” 宋·辛弃疾《西河·送钱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问君可是厌承明,东方鼓吹千骑。” 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悴》:“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宋·卢炳《多丽·寿邵郎中》:“还知否,承明倦直,来抚斯民。” 清·顾炎武《哭杨主事廷枢》:“未得待承明,西京俄注丧。”


【词语承明庐】   汉语词典:承明庐

猜你喜欢

  • 举棋不定

    是说举起棋子不知如何下为好。比喻临事犹豫,拿不定主意。公元前559年,卫献公因遇大臣孙林父、宁殖无礼,而被他们驱逐出境,另立公孙剽为君,是为卫殇公。公元前548年,因为宁、孙两家矛盾,宁殖之子卫国执政

  • 庚桑垒

    源见“庚桑畏垒”。指隐者所居之地。清程先贞《哭沈无谋》诗:“客祀庚桑 垒,吾关泄柳门。”

  • 犀颅玉颊

    源见“犀顶龟文”。额角骨突出如犀,脸颊洁白如玉。借指相貌不凡的年轻人。宋苏轼《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唐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之四:“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凄然。”并列 额角骨突出如犀,脸颊白晰

  • 箫韶

    借指圣世之乐。宋杨万里《至后入城道中杂兴》诗: “昇平不在箫韶里,只在诸村打稻声。” 参见:○箫韶九成【词语箫韶】   汉语大词典:箫韶

  • 画省郎

    源见“粉省”。即尚书郎。唐岑参《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诗:“诏置海陵仓,朝推画省郎。还家锦服贵,出使绣衣香。”清赵翼《游孙渊如观察园亭》诗:“词馆才人画省郎,出膺使节暂还乡。”【词语画省郎】   汉语

  • 鬼董狐落款

    源见“董狐直笔”。指冥司判官作了不可改变的判决。明汤显祖《牡丹亭.冥判》:“真乃是鬼董狐落了款,《春秋传》某年某月某日下,崩薨葬卒大注脚。”

  • 原生决履

    同“原生衣百结”。决履,破鞋子。决,通“缺”。晋陶潜《咏贫士》:“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

  • 闻韶忘肉

    同“闻韶忘味”。金元好问《继遇轩和党承旨》之二:“大雅久不作,闻《韶》信忘肉。”

  • 陌上桑

    源见“东方千骑”。借指《陌上桑》诗中采桑女子罗敷。亦泛指美丽而坚贞的女子。清袁于令《西楼记.自语》:“他那里痴心待结天边网,俺这里坚守争如陌上桑。”【词语陌上桑】   汉语大词典:陌上桑

  • 雍门哀

    同“雍门泣”。宋朱熹《登定王台》诗:“从知爽鸠乐,莫作雍门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