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怀璧其罪

怀璧其罪

同“怀璧为罪”。清赵翼《古玉琀歌》:“地下长眠倘有知,怀璧其罪鬼应泣。”


主谓 身藏美玉,因而获罪。比喻因有才能而遭到嫉妒、迫害。语出《左传·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清·赵翼《古玉琀歌》:“地下长眠倘有知,~鬼应泣。”△贬义。多用于人的境遇方面,含有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典源】《左传·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

【今译】 春秋时,虞叔藏有宝玉,其兄虞公向他索取,他没有进献。不久虞叔感到后悔,说:“周朝谚语中有:‘百姓没有罪,怀藏玉璧就是罪。’我哪里用得着宝玉,何必因它而招致祸患呢?”于是便将宝玉献给虞公。

【释义】 后以此典指因财招祸; 或形容怀才遭忌。

【典形】 怀璧、怀璧贾罪端、匹夫怀璧。

【示例】

〔怀璧〕 宋·苏轼《龙尾砚歌》:“黄琮白琥天不惜,顾恐贪夫死怀璧。”

〔怀璧贾罪端〕 明·薛蕙《效阮公咏怀》:“扬蛾兴妒阶,怀璧贾罪端。”

〔匹夫怀璧〕 清·黄鷟来《正阳署中冬日杂感》:“匹夫怀璧诚何罪,隐士还山亦不迟。”


【词语怀璧其罪】  成语:怀璧其罪汉语词典:怀璧其罪

猜你喜欢

  • 汲黯戆

    参见:汲黯直

  • 鹤市

    源见“鹤辞吴市”。指苏州。明 李士标《秋日偕卞润移棹虎丘》诗:“虎疁北拒通关路,鹤市西来尽佛宫。”【词语鹤市】   汉语大词典:鹤市

  • 畏简书

    《诗经.小雅.出车》:“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汉.毛氏传:“简书,戒命也。邻国有急,以简书相告,则奔命救之。”《出车》篇“畏此简书”语,意思是指出征者受到诫命的约束。后用以比喻执行

  • 宠辱不惊

    对得宠或受辱都不动心。比喻把得失置之度外。亦作“宠辱无惊”。出自唐卢承庆事迹。卢承庆,字子余,幽州涿(今河北涿州)人。贞观年间历任秦州参军、考功员外郎、户部尚书、兵部侍郎等。高宗永徽时,曾坐事贬简州司

  •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安宁。语出《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北史.隋本纪下》:“癸丑诏曰:‘民惟国本,本固邦宁。百姓足,孰与不足?今所营构,务

  • 作合

    《诗.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后因以“作合”指男女结成夫妇。晋潘岳《南阳长公主诔》:“肇自弱笄,有馥其芬。言告言归,作合于荀。”引申指做媒。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适丧耦,县令为作合

  • 筚门圭窦

    《左传.襄公十年》:“筚门圭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筚门指用荆条或树枝等编成的柴门。圭窦是说在墙上挖的上尖长方像圭玉形状的门洞。后以筚门圭窦形容住室极其简陋,多为贫者之居。亦作“筚门圭窬”。

  • 食枣约

    源见“枣大如瓜”。指仙人的约会。明高启《赠李外史》诗:“何当共赴食枣约,山花醉折春蒙蒙。”【词语食枣约】   汉语大词典:食枣约

  • 登仙鸡犬

    源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讽喻仗势飞黄腾达的小人。文湘芷《甲寅冬日感怀依韵和河西葛在廷》之一:“当道豺狼憎客瘦,登仙鸡犬比人肥。”

  • 万死不顾一生

    宁肯万死,不求一生。 意谓抱定必死决心。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汉.刘向《新序.杂事》:“所使皆趋汤火、蹈白刃,出万死不顾一生之难。”唐.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