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奉五行
《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儿童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东汉应奉字世叔,汝南南顿人(今河北项城县北),他聪明过人,记忆力很强,凡所经历,永记不忘。他看书速度很快,史载能同时读五行书。后因用为头脑聪敏读书极快的典故。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王性之读书,真能五行俱下,往往他人才三四行,性之已尽一纸。”《剑南诗稿》卷十五《灯笼》诗:“所嗟衰病终难勉,非复当年下五行。”
《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儿童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东汉应奉字世叔,汝南南顿人(今河北项城县北),他聪明过人,记忆力很强,凡所经历,永记不忘。他看书速度很快,史载能同时读五行书。后因用为头脑聪敏读书极快的典故。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王性之读书,真能五行俱下,往往他人才三四行,性之已尽一纸。”《剑南诗稿》卷十五《灯笼》诗:“所嗟衰病终难勉,非复当年下五行。”
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意本以假作真,后以“弄假成真”谓本是作假却变成真的。元无名氏《隔江斗智》二折:“那个掌亲的怎知道弄假成真,那一个说亲的早做了藏头露尾。”兼语 本来
哪一天才是回归之期? 形容旅人怀归的激切之情。语出唐.李白《奔亡道中》:“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唐.杜甫《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新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二疏,西汉大臣疏广和侄子疏受,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人。汉宣帝时,疏广任太子太傅,疏受任太子少傅。叔侄同任太子的老师,朝廷上下以为美谈。5年后,太子12岁,已通晓《论语》和《孝经》。疏广对疏受说:
源见“子牟恋魏阙”。指入朝。唐皇甫曾《酬窦拾遗秋日见呈》诗:“欲送近臣朝魏阙,犹怜残菊在陶家。”
源见“一箭双雕”。犹一举两得。清陈天华《狮子吼》:“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什么代越庖俎,还他个一矢双穿。”按,此指抗洋倒清两者并进,一举两得。见“一箭双雕”。清·陈天华《狮子吼》楔子:“是英雄自有英雄面
《汉书.贾谊传》载:汉文帝时,天下初定,制度疏阔,匈奴侵边,诸侯王不服,“谊数上疏陈政,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源见“白鱼入舟”。指祥瑞之兆。汉王充《论衡.卜筮》:“周王伐纣,遇乌鱼之瑞。”
一天比一天谨慎。 表示言行检点,翼翼小心。语出《韩诗外传》卷八:“昨日何生?今日何成?必念归厚,必念治生。日慎一日,完如金城。”《后汉书.光武纪上》:“惟诸将业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
源见“蛮语参军”。用以形容幼儿语言的稚气。清顾翰《南乡子.调两幼女》词:“却似婴哥初剪舌,关关,也学参军语带蛮。”
同“生花笔”。不律,“笔”的谐音。清赵翼《慰蕺园下第》诗:“生花不律行将秃,弃甲于思忍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