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巧言如簧

巧言如簧

《诗.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后以“巧言如簧”形容以花言巧语迷惑人。《后汉书.陈蕃传》:“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


主谓 花言巧语,说得像音乐一样动听。语出《诗经·小雅·巧言》:“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例]他~,千万别上他的当。△贬义。用于形容花言巧语以行骗的小人。→巧言善语 花言巧语 巧语花言 ↔拙口笨舌。也作“巧舌如簧”、“如簧巧舌”、“如簧之舌”。


【典源】《诗·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 (yi yi)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今译】 《诗经》中《巧言》一篇讥刺周幽王听信谗言,酿成乱事,同时指斥谗佞小人厚颜无耻。诗中写道:“柔弱的树木,君子种下它。小人往来,咕咕哝哝,在盘算着如何谗害君子。骗人大话脱口而出,花言巧语犹如音乐般动听,真是厚颜已极。”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花言巧语动听迷人。

【典形】 簧言、口如簧、巧似簧、巧言如簧、如簧、如簧之说、巧言惑众。

【示例】

〔簧言〕 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坦荡君子,无悦簧言。”

〔口如簧〕 元·揭傒斯《病中初度》:“粪除心似戟,便嬖口如簧。”

〔巧似簧〕 唐·白居易 《天可度》:“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巧言如簧〕《后汉书·陈王列传》:“夫谗人似实,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

〔如簧〕 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七:“或以如簧自进,或以徂诈相倾。”

〔如簧之说〕 宋·李清照《上内翰綦公启》:“信彼如簧之说,惑兹似锦之言。”


【词语巧言如簧】  成语:巧言如簧汉语词典:巧言如簧

猜你喜欢

  • 博闻强识

    识:记忆。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魏书.常爽传》:“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纬候,五经百

  • 郗公

    《晋书.郗鉴传》:“时明帝初即位,王敦专制,内外威逼,谋仗鉴为外援,由是拜安西将军、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假节,镇合肥。敦忌之,表为尚书令,征还。寻而帝崩,鉴与王异……等并授遗诏,辅少主,进位车

  • 种杏仙家

    源见“董奉杏成林”。借指高僧。唐杜甫《大觉高僧兰若》诗:“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

  • 召伯棠

    同“召公棠”。清赵翼《青山庄歌》:“令孙继起为方伯,分陕曾栽召伯棠。”【词语召伯棠】   汉语大词典:召伯棠

  • 北道主人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邓晨传》载: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归郡。东汉光

  • 愚移

    同“愚公移山”。唐黄滔《融结为河岳赋》:“共触愚移,倾缺其天枢地轴。”【词语愚移】   汉语大词典:愚移

  • 捕鹞

    《艺文类聚》卷九十一引《列士传》:“魏公子无忌方食,有鸠飞入案下,公子使人顾望,见一鹞自屋上飞去。公子乃纵鸠,鹞逐而杀之。公子暮为不食,曰:‘鸠避患归无忌,意(原作競,从《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引改)为鹞

  • 铁崖体

    一作:“铁体”。指元末明初作家杨维桢的诗歌风格。杨维桢(1296-1370年),字廉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元泰定进士。任天台县尹、钱清场盐官、江西儒学提举等。至正年间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后定居松

  • 燕台骏

    同“燕台骏马”。柳亚子《叠韵和沫若寿昌》之三:“郭隗肯慕燕台骏?田巿难忘齐海湄。”【词语燕台骏】   汉语大词典:燕台骏

  • 山抹微云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载:宋秦观有《满庭芳》词,为苏轼所赏识。因词中有“山抹微云”句,故苏戏为句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又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温(范温)尝预贵人家会,贵人有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