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射虎中石

射虎中石

指李广射虎除害心切,勇力异常。后以此典形容勇将武艺精湛,气概豪迈;或比喻精诚所致,金石可开。李广出外打猎,看到草丛中石头,以为是老虎而发箭射去,把箭头射进石头里,走近一看,是块石头。接着又连射几箭,却始终不能再射进去。李广所在之郡,一听说有老虎,就常常亲自去射它。到他驻守右北平(治所今辽宁凌源西南)时,一次射老虎,老虎跳起来,扑伤了李广,李广也终于射死老虎。此典又作“弓开伏石”、“饮羽”、“石没羽”、“没石棱”、“弦声裂石”、“射虎李广”、“射石”、“南山射虎”、“射虎南山”、“射石饮羽”。

【出典】:

史记》卷109《李将军列传》2871、2872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zú族,箭头),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通“常”)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例句】: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剑起沉犀,弓开伏石,楚后让盟,秦君还璧。” 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唐成公之肃爽,海西侯之千里,莫不饮羽衔竿,吟猿落雁。” 唐·李白《豫章行》:“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唐·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金·元好问《东丹骑射》:“血毛不见南山虎,想得弦声裂石时。” 明·李梦阳《送李中丞赴镇》:“椎牛李牧将士跃,射虎李广匈奴知。” 明·陈子龙《老将军》:“暗中射石黄云冷,白昼腾虎俱峥嵘。” 清·文廷式《永遇乐·秋草》:“惊心是,南山射虎,岁华易晚。” 清·周振采《老将》:“请看猿臂终强健,射虎南山气尚遒。”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3:“李广终身不侯,而能射石饮羽,借以为喻,其所以吐胸中之气而置生平之怨毒者,两为精当也。”


【典源】 《史记· 李将军列传》:“ (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汉书·李广传》亦载。作“中石没矢”。又《韩诗外传》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因复射之,矢跃无迹。”二事相类。

【今译】 汉代李广居蓝田南山中打猎,见草中有石,以为是老虎,发箭射去,箭头射入石中,细看原来是石头,退回再射,就射不进去了。另有楚国熊渠子夜间行路,见卧石以为是伏虎,箭射进去连箭羽都没了,下来看方知是石,于是再射,箭却蹦得无影无踪。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勇将武艺精湛; 或用以形容用心专精,气概豪迈。

【典形】 弓开伏石、没石棱、南山射虎、射虎李广、射虎南山、射石、石没羽、弦声裂石、饮羽、石虎衔箭、弯弓饮羽、射虎将军、林暗疑降虎、暗石疑藏虎、石犹饮羽、怪石饮羽、石如卧虎。

【示例】

〔弓开伏石〕 北周·庾信《周大将车崔说神道碑》:“剑起沉犀,弓开伏石,楚后让盟,秦君还璧 。”

〔没石棱〕 唐·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南山射虎〕 清·文廷式《永遇乐·秋草》:“惊心是,南山射虎,岁华易晚。”

〔射虎李广〕 明·李梦阳《送李中丞赴镇》:“椎牛李牧将士跃,射虎李广匈奴知。”

〔射虎南山〕 清·周振采《老将》:“请看猿臂终强健,射虎南山气尚遒。”〔射石〕 明·陈子龙《老将行》:“暗中射石黄云冷,白昼腾虎俱峥嵘。”

〔石没羽〕 唐·李白《豫章行》:“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弦声裂石〕 金·元好问 《东丹骑射》:“血毛不见南山虎,想得弦声裂石时。”

〔饮羽〕 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唐成公之肃爽,海西侯之千里,莫不饮羽衔竿,吟猿落雁。”


猜你喜欢

  • 伏枥

    枥:马棚。伏枥:马被放进马棚里喂养。李寻字子长,平陵(治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研究《尚书》,喜欢对发生的灾害或特异的自然现象(如水灾、山崩、地震、日月食等)进行评说。由大司马王根推荐,李寻得到汉哀帝的尊

  • 舆人诵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子产)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chǔ通储)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

  • 口耳之学

    犹言耳食之学。从道听途说中知道一些皮毛而无实学的意思。意思是说,君子求学是耳朵听,心中领会,再通过身体力行加以实践,从而使其一切都可为后人取法。小人则不然,他们学习,只不过是耳朵进,嘴里出。口耳之间才

  • 排沙见金

    见“排沙简金”。【词语排沙见金】  成语:排沙见金汉语大词典:排沙见金

  • 六一泉

    宋.苏轼《六一泉铭序》:“欧阳文忠公将老,自谓‘六一居士’。予昔通守钱塘,见公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子闻于民事,求人于湖山间而不可得,则何往从勤乎?

  • 一绳何系

    《后汉书.徐稚传》:“(徐稚)谓容(茅容)曰:‘为我谢郭林宗(郭泰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谓栖栖不遑宁处?’”唐.李贤注:“维,系也。喻时将衰季,岂一人可能救邪?”“一绳何系”即由“非一绳所维”

  • 月明千里

    南朝 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谓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元无名氏《碧桃花》四折:“今日个月明千里故人来,镜鸾重整向妆台,这的是换人肌骨

  • 箫史

    同“萧史”。宋赵以夫《二郎神.次方时父送春》词:“我酌君斟,我词君唱,谁似卿卿箫史。”清李渔《慎鸾交.目许》:“却像要趁扁舟,入五湖,随箫史,归蓬岛。”【词语箫史】   汉语大词典:箫史

  • 口道邹衍

    源见“邹衍谈天”。指议论宏大、善于雄辩者。明陈子龙《行路难》诗之十七:“玄驹绕绕枯桑下,口道邹衍大九州。”

  • 周郎妙计高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郎:周瑜。三国时吴国都督。折:损失。 三国故事:吴国周瑜为了取回荆州,用美人计把孙权的妹妹许嫁给刘备。结果弄假成真,反而在战争中损兵折将。 后常用以比喻存心想占便宜,结果反吃了大亏。语出元.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