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

源见“五车书”。形容学问渊博。《醒世恒言》卷三二:“兼之学富五车,才倾八斗,同辈之中,推为才子。”


主谓 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语本《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梁实秋《散文·雅舍小品》:“演讲其实也是吃开口饭的行当中的一种,即使是~,事前总要准备。”△褒义。多用于赞颂博学。→才高八斗 满腹经纶 博学多才 ↔不学无术 胸无点墨 不识一丁 不通文墨学疏才浅


【典源】《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今译】惠施为战国时思想家,名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博学广闻,其著书多达五车。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知识渊博;也形容著述或藏书宏富。

【典形】 惠车、惠施书、惠施五车、书文五车、书五车、五车、五车富、五车经典、五车书、图书五车、五车载书、五车书史、读五车、倾五车、五车读。

【示例】

〔惠车〕 唐·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才当曹斗怯,书比惠车盈。”

〔惠施书〕 清·王恪《送杨文叔北上》:“作客仍依王俭幕,故交好借惠施书。”

〔惠施五车〕 宋·乐雷发 《乌乌歌》:“莫读书! 莫读书! 惠施五车今何如?”

〔书文五车〕 金·元好问《送郝讲师住崇福宫》:“书文五车喙三尺,剧谈混沌今犹神。”

〔书五车〕 宋·苏轼《送乔施州》:“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

〔五车〕 唐·王维《裴仆射济州遗爱碑》:“六义之制,文在于斯; 五车之事,学半于我。”

〔五车富〕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

〔五车经典〕 元·董君瑞《哨遍·硬谒》:“五车经典,七步文章,到处难兴贩,半纸虚名薄宦。”

〔五车书〕 唐·杜甫《题柏学士茅屋》:“富贵必从勤苦待,男儿须读五车书。”


【词语学富五车】  成语:学富五车汉语词典:学富五车

猜你喜欢

  • 夙沙乱齐

    《左传.襄公十九年》:“公(齐灵公)曰:‘在我而已。’遂东大子光,使高厚傅牙,以为大子,夙沙卫为少傅。齐侯疾,崔杼微逆光,疾病而立之(指复立为太子)。……齐灵公卒,庄公(即太子光)即位,执公子牙於句渎

  • 丘迟花木

    《文选》卷四十三南朝梁.丘希范(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唐.李善注(文题)引刘璠《梁典》曰:“帝使吕僧珍寓书于陈伯之,丘迟之辞也。”丘迟花木,是由南朝梁.丘迟《

  • 龙马

    《周礼.夏官.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后因以“龙马”指骏马。南朝 齐谢朓《送远曲》:“方衢控龙马,平路骋朱轮。”【词语龙马】   汉语大词典:龙马

  • 随珠和璧

    同“隋珠和璧”。《汉书.西域传赞》:“兴造甲乙之帐,落以随珠和璧。”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看书画亦有三等,至真至妙为上等,妙而不真为中等,真而不妙为下等。上等为随珠和璧。”并列 随侯之珠与和氏之

  • 不可救药

    病重到没有药可以治疗。比喻事情糟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周朝卿士讽谏周厉王的一首诗中说,老天正在逞凶暴,不要这样乐陶陶。老夫真心进忠言,小子趾高气扬多骄傲。不是我年高说胡话,你却拿我开玩笑。坏事干得太多了,

  • 分甘绝少

    见“绝甘分少”。【词语分甘绝少】  成语:分甘绝少汉语大词典:分甘绝少

  • 李郭同舟

    《后汉书.郭泰传》载,郭泰字林宗,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东汉桓帝时,李膺为司隶

  • 刺股

    汉.刘向集录《战国策.秦策一》载:苏秦游说秦王,上书十次,秦王没有采纳他的主张,他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他伤感之余,刻苦自励,“乃夜发书,陈箧(小箱子)数十,得《太公阴符》(“阴符”是太公兵法

  • 一概量

    《楚辞》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糅,混杂。概,古代用升斗量物时用以取平的工具。“一概量”谓忠佞不分,衡量时用同样的标准,不加区别。后因用指等量齐观,不加区别地一律对待。

  • 栗过拳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栗四:侯栗、榛栗、瑰栗、峄阳栗(峄阳都尉曹龙所献,大如拳)。”西汉有上林苑,多奇花异树,峄阳都尉曹龙献峄阳栗,大如拳。后遂用为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