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味如鸡肋

味如鸡肋

鸡肋:鸡的肋骨。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味如鸡肋”形容犹豫不决,进退两难。有时也比喻干某件事没有多大意义,准备放弃。杨修(175-219年),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出身名门。杨修才思敏捷,博学能文,极善于揣摸人的内心。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和刘备交战,争夺汉中,兵败被杀。曹操亲自出马,刘备据险固守,形势对曹操不利。曹操想回兵又不甘心,心中很是矛盾。适逢下面来讨口令,曹操随口说出“鸡肋”,大家都不明所以。主簿杨修听到口令后便自行收拾行装。人们很奇怪,问他何以得知要撤军。杨修解释说:“鸡肋这东西,扔了吧有点儿可惜,吃吧又没多少东西,正和现在的汉中一样,所以明白魏王(曹操)要回师了。”

【出典】: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卷1第52页:“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例句】:

宋·杨万里《晓过皂口岭》:“半世功名一鸡肋,平生道路九羊肠。”


主谓 味道像鸡肋一样,丢掉又可惜。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得益不大。语本《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此汉中,知王欲还也。’”△多用于描写兴趣不大得益不多的事情。


【词语味如鸡肋】  成语:味如鸡肋汉语词典:味如鸡肋

猜你喜欢

  • 宣尼忘味

    源见“闻韶忘味”。指孔子到齐国闻《韶》忘味事。形容《韶》乐的高妙尽美。唐元稹《箫韶九成赋》:“故季札聆音而感深,宣尼忘味于耳盈。”

  • 半李

    源见“仲子灌园”。形容生活贫困。明徐渭《哭王丈道中》诗之一:“一生馀肮脏,半李咽蛴螬。”

  • 呼庚呼癸

    《左传.哀公十三年》:“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对曰:‘梁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古人以天干配季节、方位。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因此,庚癸谓致食致水,作为

  • 渔舟范蠡

    源见“范蠡扁舟”。指归隐后的范蠡。元张可久《人月圆.客垂虹》曲:“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 龙化杖

    源见“杖化龙”。指仙家变化。明唐寅《观鳌山》诗之三:“水激葛陂龙化杖,月明缑岭凤随车。”

  • 卫郎温润

    同“卫郎玉润”。宋陈深《齐天乐.寿妇翁》词:“自笑狂疏,尊前起寿,不似卫郎温润。”

  • 石心铁肠

    石的心,铁的肠。石与铁都是坚硬的东西,以比喻不易动感情。唐代皮日休《桃花赋序》:“余尝慕宋广平之为相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然睹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艳,得南朝徐庾体,殊不

  • 和凤

    源见“卜凤”。称后妃伴随君主。唐王勃《乾元殿颂序》:“芝庭揖训,远清和凤之仪;兰珮承风,竞峻当熊之节。”【词语和凤】   汉语大词典:和凤

  • 郭贺露冕

    《后汉书.蔡茂列传.附郭贺》:“贺字乔卿,?阳人。拜荆州刺史,引见赏赐,恩宠隆异。及到官,有殊政。百姓便之,歌曰:‘厥德仁明郭乔卿,忠正朝廷上下平。’显宗巡狩到南阳,特见嗟叹,赐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

  • 傅粉平叔

    同“傅粉何郎”。元 陈克明《粉蝶儿.怨别》曲:“那里也画眉张敞,掷果潘安,傅粉平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