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同室操戈

同室操戈

原为入室操戈,指别人进入自己所居之室,并以室内所存兵器,攻打自己。后来变成“同室操戈”,意义则改为自家人之间互动刀枪,或内部纷争。郑玄(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东汉后期著名古文经学家。当时另一著名学者何休墨守今文经学,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以自固营垒,攻讦古文学派。郑氏乃针锋相对地写了《发〈墨守〉》、《鍼〈膏肓〉》、《起〈废疾〉》三篇文章进行批驳。何休看到后,叹息到:“康成(郑玄字)进了我的居室,拿起我的武器来攻打我了。”

【出典】:

后汉书》卷35第1207、1208页,《郑玄传》:“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鍼《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例句】:

清·江藩《宋学渊源记序》:“为宋学者,不第攻汉儒而已也,抑且同室操戈矣。”


主谓 同室,自家人。自家人动刀枪。比喻手足相残或内部纷争。语本《左传·昭公元年》:“春秋郑徐吾犯之妹有美色,公孙楚与其从兄公孙黑争娶之。楚已纳聘,黑欲杀之而夺其妻。子南(楚)知之,执戈逐之,及冲,击之以戈。”又,《后汉书·郑玄传》:“(何)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周恩来《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相煎何急!”△贬义。多用于内部成员的反目成仇。→自相残杀 祸起萧墙 ↔同仇敌忾。也作“操戈同室”。


解释操:拿、持。比喻内部互相争斗、互相残杀。

出处后汉书·郑玄传》:“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郑玄,字康成,东汉著名学者。他从小喜欢读书,不喜欢当官吏,他父亲对此非常生气,但是不能制止他。郑玄跟当地的名师学了很多知识,等他认为当地没有再值得他请教的人后,就向西经过函谷关,来到扶风,拜当时的大学问家马融为师。

马融有门徒四百多人,学问精深的有五十多个。马融平常傲慢尊贵,郑玄在他门下三年,竟然没有见过马融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材生传授郑玄学业。郑玄日夜苦读,从未感到过疲倦。有一次,马融召集学生讨论图谶纬书,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便单独召他到楼上相见,郑玄于是趁机请教自己的疑问,问完后便告辞回家。马融叹息着对门人说:“这位姓郑的同学如今离去,我的学术也就传播发扬到东边去了。”

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家乡。当时任城人何休爱好《公羊》学,著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于是阐发《墨守》、针砭《膏肓》、讲论《废疾》。何休见到郑玄的这些著作后感叹地说:“康成这是跑到我的家里,拿起我的戈矛,来讨伐我啊。”郑玄和何休的讨论,释义通达、考据深奥。在他的带动下,古文经学才从此开始昌明起来。

反义同舟共济

例句

你们同室操戈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词语同室操戈】  成语:同室操戈汉语词典:同室操戈

猜你喜欢

  • 布裙荆钗

    同“荆钗布裙”。《七侠五义》九八回:“李氏将茶烹好,见牡丹虽是布裙荆钗,却胜过珠围翠绕。”【词语布裙荆钗】  成语:布裙荆钗汉语大词典:布裙荆钗

  • 挥汗成雨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后因以“挥汗成雨”形容人多拥挤。清.曾朴《孽海花》一〇回

  • 七夕

    源见“乌鹊填桥”。指民间传说七夕牛郎 织女相会事。常以喻分隔两地的夫妇或相恋男女相会之时。唐杜甫《牵牛织女》诗:“牵牛在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明谢谠《四喜记.巧夕宫筵》:“时当七

  • 生刍祭

    同“生刍致祭”。清尤侗《哭宋俦三》诗:“聊以代驴鸣,少佐生刍祭。”

  • 羊祜金环

    同“羊祜识金环”。清袁枚《十一月十三日韦畴五副戎率公子虎丘饯别别后却寄》诗之三:“今朝省识青云器,羊祜金环耳尚明。”

  • 披沙拣金

    比喻细心挑选。唐刘知几《史通·直书》: “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 而披沙拣金, 有时获宝。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云: ‘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 陆

  • 铅椠

    源见“怀铅提椠”。铅,铅粉笔;椠,木板片,皆为古人书写工具。借指写作、校勘。唐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老懒无斗心,久不事铅椠。”明徐复祚《红梨记.路叙》:“汉将日征兵,有谁人问及铅椠经生。”亦引申

  • 东壁

    《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星明,王者兴,道术行,国多君子;星失色,大小不同,王者好武,经士不用,图书隐;星动,则有土功。”东壁二星,主图书文章,后因用为咏文治或咏宫廷藏

  • 秦鉴

    同“秦庭朗镜”。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邓县尹》:“真心为民,细心办事,不辞辛苦,不惮繁冗,魑魅情弊,焉能逃秦鉴哉!”【词语秦鉴】   汉语大词典:秦鉴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南齐书.王敬则传》:“〔东昏侯〕谓敬则至,急装欲走。有告敬则者,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据载,南北朝时,齐王敬则起兵叛变朝廷,此时齐明帝正重病缠身。东昏侯使人上屋顶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