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渡虎”。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灵应寺》:“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尘;执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词语浮虎】 汉语大词典:浮虎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司马相如)之才而越礼焉。”汉卓文君貌美,双眉如远山隐隐。后遂以“远山眉”描写女子
《汉书.疏广传》:汉疏广,东海兰陵人,宣帝时为太傅,兄子受同时为少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耻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宦〕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
同“大隐金门”。唐钱起《过王舍人宅》诗:“大隐心何远,高风物自疏。”【词语大隐】 汉语大词典:大隐
《汉书.赵广汉传》:“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百姓追恩,歌之至今。”又同卷《王章传》:“章为京兆二岁,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又卷二七《五行志》:“成帝时,歌谣又曰:‘……故
佛教神名,亦作“哪吒”。毗沙门天王的太子,三面八臂大力鬼王。宋代释赞宁《宋高僧传.道宣传》:“宣律师于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阶,有物扶持,履定无害,熟顾视之,乃少年也。宣遂问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
同“鲁阳挥戈”。南朝 梁江淹《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徒怀汉臣伏阙之诚,竟无鲁人回日之感。”见“鲁阳挥戈”。南朝梁·江淹《萧拜太尉扬州牧表》:“徒怀汉臣伏之诚,竟无~之感。”【词语鲁人回
参见:夜气存
《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即便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因以“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亦泛指对某事物的爱恋。宋苏轼《别黄
意谓文章是流传千古的不朽事业。语出唐.杜甫《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程云《半边天群星灿烂》:“‘文章千古事’。俗文学如果俗到庸俗的地步,社会、大众、历史都会对它作出应有的判决。”(《长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