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南风不竞

南风不竞

左传.襄公十八年》:“晋入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竞,强劲,不竞是微弱不和的意思),多死声:楚必无功。’”

楚军北侵晋国,晋乐师师旷听到这个军事情报后,用律吕歌唱北风和南风乐曲,用占卜判断敌情(这是一种无有任何科学和事实根据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妄断)。他认为晋国在北,楚国在南,故以北风与南风作为两国的象征。师旷唱南风乐曲,南曲音调微弱而不与律声相和谐,他判断既然南风不竞,楚军必不获利不会有什么进展,故说“不害”。

后以南风不竞,常泛指军事或棋势等两相交锋中,处于南边的一方有失势失利的态势。

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这里的“南风不竞”指樗蒲博戏的局势。

宋.杨万里《海鰌赋》:“牙斯(此以新莽时匈奴单于囊智牙斯侵汉,借指金主完颜亮侵宋)抵掌而笑曰:‘吾固知南风之不竞,今其幕有乌而信焉(参阅本书“楚幕有乌”条)。’”


主谓 南风,南方的音乐。竞,强劲。南方的音乐低沉而不强劲。比喻衰弱不振。清·觉佛《女英雄》:“不料近十年国威扫地,~,中原成游牧之场。”△贬义。多用于形容国家或地区等衰退,不景气方面。也作“不竞南风”。


【典源】《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晋·杜预注:“歌者吹律以咏八风,南风音微,故曰不竞也。师旷唯歌南北风者,听晋楚之强弱。”

【今译】 晋国听说楚兵前来攻打、乐师师旷说:“不要紧。我先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之音微弱,其中多死声。楚国一定无功而返。”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衰弱不振; 或形容一方局势不利。

【典形】 北风竞、多死声、南风不竞、南风多死声、南竞、竞南风、师旷审音、师旷觇风、死声多。

【示例】

〔北风竞〕 宋·苏轼《江涨用过韵》:“行看北风竞,来救南风蹙。”

〔多死声〕 唐·贾至《燕歌行》:“南风不竞多死声,鼓卧旗折黄云横。”

〔南风不竞〕 北周·庾信《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既而南风不竞,北道言旋,幕府既开,邦君且止。”

〔南风多死声〕 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十一:“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南竞〕 清·赵翼《军营夜坐》:“关门风静无南竞,戎索星低欲北流。”

〔竞南风〕 唐·杜甫《最能行》:“此乡之人器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

〔师旷审音〕 清·吴伟业《八风诗·南风》:“师旷审音吹不竞,钟仪怀土操谁传。”

〔师旷觇风〕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是以师旷觇风于盛衰,季札鉴微于兴废,精之至也。”


【词语南风不竞】  成语:南风不竞汉语词典:南风不竞

猜你喜欢

  • 抗颜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原谓正色,态度严正,后亦以“抗颜”指为人之师。清黄景仁《赠程生入中》诗:“抗颜已弥载

  • 雕龙客

    源见“雕龙”。指文章大家。清姚鼐《紫藤花下醉歌》:“过从饮酒雕龙客,百岁风镫迹都扫。”【词语雕龙客】   汉语大词典:雕龙客

  • 郭隗尊

    源见“黄金台”。指帝王招揽贤良之士。唐秦系《山中枉皇甫温大夫见招书》诗:“卧多共息嵇康病,才劣虚同郭隗尊。”【词语郭隗尊】   汉语大词典:郭隗尊

  • 刻鹄类鹜

    《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鹄:天鹅。鹜:鸭子。“刻鹄类鹜”用以比喻仿效虽然不太逼真,但还相似,事与愿

  • 萤灯雪屋

    同“萤窗雪案”。宋叶適《石洞书院记》:“游之兴废,家之盛衰占焉;学之兴废,人之盛衰占焉。学不待地也,萤灯雪屋,苟取尺寸,而圣贤之业可成矣。”见“萤窗雪案”。宋·叶适《石洞书院记》:“学不待地也,~,苟

  • 猿公术

    源见“白猿公”。指高明的剑术。张素《金缕曲.题钝剑花前说剑图》词:“少年时曾受猿公术,须发在,未全白。”

  • 雨润云温

    源见“巫山云雨”。指男女间缠绵欢爱之情。宋周邦彦《拜星月.秋思》词:“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词语雨润云温】  成语:雨润云温汉语大词典:雨润云温

  • 星坼

    同“星坼中台”。唐温庭筠《题安丰里王相林亭》诗:“星坼悲元老,云归送墨仙。”

  • 穿井而饮,耕田而食

    见〔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 泣下新亭

    源见“新亭对泣”。表示忧国忧时。筱波山人《爱国魂》一出:“咳!教这举世顽聋谁猛省?泣下新亭,遍泣新亭,则索砥柱狂澜,力挽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