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

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楚国有个渡江的,他的剑从船上掉入水里,他急忙在船边刻上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等船停了,他就从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可是船已经移动了,象这样寻找剑,不是太糊涂了吗?用旧法来治理国家,与这个人相同。时代已经变了,可是法度却不随着改变,想用这种方法治理好国家,不是很难吗?

【出典】: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堕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堕。’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例句】:

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120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连动 比喻拘泥固执,不会变通。语本《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钱钟书《管锥编》:“班、王所记,皆于《史记》稍有增饰,盖行文时涉笔成趣。若遽谓其别有文献据依,足补《史记》之所未详,则~矣。”△贬义。用于形容只会固守成规,不会灵活应变的人。→固执己见 泥古不化 胶柱鼓瑟 ↔守经达权 相机行事 随机应变。也作“刻船求剑”、“求剑刻舟”。


【典源】《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今译】 古代有位楚国人渡江,他带的剑从船上落入江中,于是他在剑落水的船边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到了江边,他从刻记号处跳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远了,而剑在水底并未动,像这么来找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拘泥成法,不知道随情势的变化而改变; 也形容事过境迁,无法追回。

【典形】 记剑痕、刻剑痕、刻舟、刻舟痕、刻舟求剑、痴人记剑痕。

【示例】

〔记剑痕〕 宋·陆游《绍兴庚辰余游谢康乐石门》:“人生万事皆如梦,自笑区区记剑痕。”

〔刻剑痕〕 宋·苏轼《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作诗颂其美,何异刻剑痕。”

〔刻舟〕 唐·吕温《药师如来绣像赞》:“循环何极? 刻舟靡寻。”

〔刻舟痕〕 宋·苏轼 《王中甫哀辞》:“堪笑东坡痴钝老,区区犹记刻舟痕。”

〔刻舟求剑〕 宋·黄庭坚《追忆予泊舟西江》:“往事刻舟求坠剑,怀人挥泪著亡簪。”


【词语刻舟求剑】  成语:刻舟求剑汉语词典:刻舟求剑

猜你喜欢

  • 倾柯卫足

    《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孔子曾评论鲍庄子(牵,他被齐灵公砍断了脚)说:“鲍牵的见识还不如葵花,因为葵花尚且能用枝叶保护自

  • 箫侣

    源见“乘鸾”。仙侣。清龚自珍《台城路》词:“青溪粥鼓,道来岁重寻,须携箫侣。”【词语箫侣】   汉语大词典:箫侣

  • 画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皮》载:太原王生被一个化为美女的恶鬼所诱,带女回到家中。他将美女藏于密室,私成夫妻。后一道士看出王生遇鬼。王初不信,后生疑。蹑足窥窗“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

  • 阮孚貂

    源见“金貂换酒”。借指贳酒之抵押物。宋韩维《春朝》诗:“黄公酒垆上,谁贳阮孚貂?”【词语阮孚貂】   汉语大词典:阮孚貂

  • 雕虫小技

    源见“雕虫篆刻”。比喻微末的技能。多指刻意雕琢词章的技能。《隋书.李德林传》:“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原来诗文本身就有些人看作雕虫小技,那

  • 含沙射影

    《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毛传:“蜮,短狐也。”晋葛洪《抱朴子.登涉》:“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实水虫也。状似鸣蜩,状(大)似三合杯,有翼能飞,无目而利耳,口中有横物

  • 山中宰相

    《南史.陶弘景传》载:南朝梁.陶弘景初仕齐为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于句容县句曲山(即茅山,在江苏省西南部),武帝(萧衍)时屡加礼聘,并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谘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

  • 玉清冰洁

    犹玉洁冰清。宋 高观国《花心动.梅意》词:“碧藓封枝,点寒英、疏疏玉清冰洁。”见“冰清玉洁”。宋·高观国《花心动·梅意》:“碧藓封枝,点寒英、疏疏~。”【词语玉清冰洁】  成语:玉清冰洁汉语大词典:玉

  • 富润屋,德润身

    润屋:使居室华丽生辉。润身:使自身受益而有光荣。 积累财富可以使居室华丽生辉,修养德行可以使自身受益而有光荣。语出《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孔颖达疏:“言家若富则能润其屋,有金玉,又华饰见

  • 青衫泪

    源见“司马青衫”。指因同病相怜而感慨身世之悲伤。金吴激《人月圆.宴张待御家有感》:“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