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刘伶酒德

刘伶酒德

同“刘伶好酒”。唐元稹《酬乐天劝醉》诗:“刘伶称酒德,所称良未多。”


【典源】《世说新语·文学》:“刘伶著《酒德颂》、意气所寄。”注引《竹林七贤论》曰:“ (刘伶) 未尝措意文章,终其世,凡著《酒德颂》一篇而已。其辞曰:‘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先生于是方捧罂 (ying) 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慌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见太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视万物之扰扰,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晋书·刘伶传》亦载。

【今译】 魏晋时名士刘伶 (一说作“灵”,字伯伦) 著《酒德颂》,大意为: 有位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间居室,万年为一瞬间,日月为门户,八荒为庭院。行无痕迹,居无住所,在天地之间露处,随意往来。他捧着酒瓶,杯不离口,随意躺卧,头枕酒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醉意熏然,忽睡忽醒,耳听不见雷霆,眼看不见泰山,感觉不到寒暑变化,利欲也不能使他动情。俯视世间乱纷纷的万物,如同大江大河的浮萍。

【释义】后以此典指人纵饮酣畅忘情。

【典形】 刘伶酒德、刘灵天幕、席天幕青天、一颂伯伦、糟藉、枕麴、枕麴刘生、枕糟麴、枕麴先生、学伯伦、饮许伯伦右、伯伦为醉伴、刘伶醒。

【示例】

〔刘伶酒德〕 唐·元稹 《酬乐天劝醉》:“刘伶称酒德,所称良未多。”

〔刘灵天幕〕 唐·李商隐《假日》:“谁向刘灵天幕内,更当陶令北窗风。”

〔席地幕青天〕 宋·苏轼《浣溪沙·徐邈能中》:“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

〔一颂伯伦〕 宋·苏轼《崔文学甲携文见过》:“为文不在多,一颂了伯伦。”

〔糟藉〕 唐·元稹《饮致用神麴酒》:“瓮眠思毕卓,糟藉忆刘伶。”

〔枕麴〕 宋·苏轼《和鲁人孔周翰题诗》之一:“定知来岁中秋月,又照先生枕麴眠。”

〔枕麴刘生〕 唐·刘禹锡《吴方之见示独酌小醉首篇》:“散金疏傅寻常乐,枕麴刘生取次歌。”

〔枕糟麴〕 宋·苏轼《寄周安孺茶》:“为问刘伯伦,胡然枕糟麴。”


猜你喜欢

  • 飘茵随溷

    见“飘茵堕溷”。吴梅《风洞山·殉列》:“虽然是苦结局伤心断魂,煞强如没收煞~。”【词语飘茵随溷】  成语:飘茵随溷汉语大词典:飘茵随溷

  • 汉主冠

    《汉书.高帝纪上》:“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也。”东汉.应劭注:“以竹始生皮作冠,今鹊尾冠是也……薛,鲁国县也,有作冠师,故往治之。”汉.刘邦为亭长

  • 懿公轩

    源见“乘轩鹤”。用以表示君王的特别宠爱。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迁人同卫鹤,谬上懿公轩。”

  • 托微波

    《文选》卷十九三国魏.曹子建(植)《洛神赋》:“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词。”三国魏.曹植曾在《洛神赋》中欲托水波向洛神传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后用为咏向意中人传情达意之典

  • 卧治长孺

    源见“卧治”。指为政清简,无为而治。清孙衣言《为祁实甫相国题食笋斋图》诗:“卧治长孺虽未能,偕隐公麟何不可?”

  • 有孔铸颜

    源见“铸颜”。谓孔子培养造就了颜渊。借指良师教导有方。清钱谦益《太常寺少卿鹿公墓志铭》:“生不独生,有孔铸颜。”

  • 倦鹢

    源见“六鹢风”。喻倦怠之人。宋陆游《感事》诗:“倚楼不用悲身世,倦鹢无风亦退飞。”

  • 牺年

    《晋书.刑法志》:“刑之不可犯,不若礼之不可逾,则昊岁比于牺年,宜有降矣。”牺年,伏羲氏之世。借指太平盛世。《魏书.崔光传》:“白首之耋,欣遇牺年;青衿之童,庆属唐日。”南朝梁简文帝《七励》:“吹沙役

  • 贰师将军

    贰师:西汉时西域大宛(yuān冤)国(在今独联体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城名(故址在今吉尔吉斯西南部马尔哈马特)。贰师将军,指西汉将领李广利。汉武帝时,西域大宛国产有骏马,藏在贰师城内,不肯献给汉朝皇帝。

  • 符竹

    《汉书.文帝纪》:“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注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合符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汉文帝三年(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