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凤条

凤条

梧桐树的枝条。据传凤凰非梧桐不栖故名。南朝梁陆倕(470-526年)字佐公,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官至太常卿。少勤学,善属文。书读一遍,必诵于口。曾借人《汉书》丢失《五行志》四卷,竟暗自默写后归还原主,没有一点遗漏。年十七举本州秀才,刺史萧子良开西邸(dǐ底,旧指高级官员的住宅)延英才,倕也在应聘之列。与任昉友善,曾作《感知己赋》相赠,昉也为文以相报,表达了对陆倕的极度敬仰。其文有“过龙津而一息,望凤条而曾翔”之句。梁武帝甚爱陆倕之才,即位后,遂命他撰写《新漏刻铭》。有文集二十卷存世。

【出典】:

梁书》卷27《陆倕传》401、402页:“倕(chuí垂)与乐安任昉友善,为《感知己赋》以赠昉,昉因此名以报之曰:‘信伟人之世笃,本侯服于陆乡。缅风流与道素,袭衮衣与绣裳。还伊人而世载,并三骏而龙光。过龙津而一息,望凤条而曾翔。彼白玉之虽洁,此幽兰之信芳。思在物而取譬,非斗斛之能量。……’”

【例句】: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语资》:“曾有人折其桐枝者,公曰:‘何谓伤吾凤条’?自后人不敢复折。”


【词语凤条】   汉语词典:凤条

猜你喜欢

  • 晒书

    《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艺文类聚》卷四引《世说新语》:“郝隆,七月七日,见邻人皆曝晒衣物,隆乃仰卧出腹,云‘晒书’。”郝隆字仕治,为桓温南蛮参军,

  • 北牖羲皇

    同“北窗叟”。宋苏辙《送杜介归扬州》诗:“东都甲第非嫌汝,北牖羲皇自属翁。”

  • 秦女

    同“秦娥”。三国 魏曹植《仙人篇》:“湘娥抚琴瑟,秦女吹笙竽。”唐岑参《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诗:“不逢秦女在,何处听吹箫?”【词语秦女】   汉语大词典:秦女

  • 叹丝木

    唐.崔令钦《教坊记》:“至戏日,上(玄宗)亲加策励曰:‘好好作,莫辱没三郎。’”郑嵎《津阳门》诗自注:“内中皆以上为三郎。”《全唐诗》卷一明皇帝《傀儡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

  • 看人眉睫

    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此指脸色。看人脸色,也就是仰人鼻息的意思。本北魏崔亮语。崔亮,字敬儒,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从小失父,曾经为了求学做过佣工。那时李冲当朝任事,亮堂兄崔光倚傍李冲,并劝亮道:

  •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天的文彩,指日月星辰。时变:四时的变化。人文:人类文明,指诗书礼乐。化成:教化人民使有成就。 观察天的文彩,可以知晓四季的变化规律;观察人类文明,可以推行教化,促成天下昌明。语出《易.贲》:“

  • 行吟泽畔

    源见“泽畔吟”。指失意者吟咏遣愁。明杨慎《沁园春.己丑新正》词:“自寿一杯,休行吟泽畔,兀坐山隈。”

  • 铁砚磨穿

    铁砚:用铁铸成的砚台。表示刻苦学习。出自五代后晋桑维翰的事迹。桑维翰(899-946年)字国侨。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史载他初次参加进士考试时,主考官以其姓“桑”,与“丧”同音而不取。有人劝他改由其他

  • 楚国宫人

    源见“楚宫腰”。美称腰肢纤细、体态轻盈的女子。唐罗虬《比红儿诗》之二九:“若教楚国宫人见,羞把腰身并柳枝。”

  • 大智若愚

    同“大智如愚”。清薛福成《庸盦笔记.骆文忠公遗爱》:“或谓骆公生平不以经济自命,其接人神气浑穆,人视之固粥粥无能,而所至功成,所居民爱……岂其大智若愚耶?”主谓 有才能有智慧的人,不露锋芒,表面上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