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

唐.陈玄祐《离魂记》传奇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唐人张镒家住衡州,有一个女儿名叫倩娘,外甥名叫王宙。王宙自幼聪明伶俐,镒就答应把女儿嫁给他。长大以后,倩娘与王宙更是相互爱慕,共盼关睢之乐。谁知张镒后来又把女儿许配了别人,倩娘闻知后心中悲苦抑郁,王宙尤为愤懑。一气之下,宙假托赴京办事,便买了船即日登程走了。晚间,他兀自闷想,夜半仍不能入寐。忽然,他见倩娘追随而来,悲喜之余,俩人相携便悄悄逃到了蜀川。夫妇五年,生下两个男孩。后思念家乡,二人便一同回到了衡州。宙亲自登门谢罪,说明别后境况,张镒一时惊得目瞪口呆了。原来他的女儿自王宙走后,便一病在床,未出闺门一步,又哪里有随宙私奔的事呢?王宙把妻子引至家中,居然双双倩女,不差分毫,相见之时,翕然合为一身。家人无不骇异。原来离家五载、与宙相偕出奔的竟是倩女之离魂。

关于“倩女离魂”的故事,又见《太平广记.王宙》、《倩女离魂》诸宫调、元.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杂剧。

旧时诗文戏曲常以“倩女离魂”用为赞誉女子情笃的典故,今人称少女之死也用“倩女离魂”。

聊斋志异.阿宝》“倩女曾离枕上魂,痴郎情思更温存;阿侬休说人禽异,鹦鹉前生却姓孙。”


主谓 传说有个叫倩娘的少女,因思恋情人,以至灵魂离开躯体,去追随情人。唐·陈玄祐《离魂记》载:衡州张镒有女倩娘,和镒甥王宙相恋。后镒相女另适,女病。王宙被遣四川,倩娘魂随至其船而至。五年后两人归家,房中卧病在床的倩娘出见,两女合为一体。元· 马致远《青衫泪》3折:“想着那引肖娘写恨书千里,搬~酒一杯,携文君逃走琴三尺。”△多用于表示男女恋情方面。


【典源】唐·陈玄祐《离魂记》:“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论。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重,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遂俱归衡州。既至,宙独身先至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今译】 唐天授三年,张镒官居衡州,幼女名倩娘,长得十分端庄美丽。张镒的外甥王宙,聪明俊秀,张镒很器重他,说:“以后将倩娘嫁给你。”长大后,王宙与倩娘常常互相在梦中思念对方。后来有他人求婚,张镒已经答应。王宙只好辞别上船离去。宙在船上,半夜不睡,见岸上有人赶来,一问原来是倩娘。王宙非常惊喜,于是两人连夜乘船赶路,一直到蜀地住下。在蜀五年间,生了两个儿子,与张镒也断绝了音信。倩娘思念父母,王宙便与她又回到衡州。王宙先去张家,向张镒赔罪,说明与倩娘私奔的经过。张镒说:“倩娘一直在家中,病了几年,你说的这是怎么回事?”王宙说:“倩娘就在船上。”于是张镒派人去看,果然见倩娘在船中,并问来人:“父母安康吗?”家人惊讶极了,赶忙回去报告张镒。这时室中的倩娘听说了,就起床梳妆更衣,笑而不语,出门与外边来的倩娘相遇,两者合为一体,连衣裳也合而为一。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男女爱恋情事。

【典形】 精爽随君归、离魂倩、离魂倩女、倩女魂、倩女离魂、倩女魂还、倩女返魂。

【示例】

〔精爽随君归〕 宋·秦观《调笑令·离魂记》:“兰舟欲解春江暮,精爽随君归去。”

〔离魂倩〕 明·汤显祖《紫钗记》:“月溶溶罩住离魂倩,坠钗横处,相寻特地逢迎。”

〔离魂倩女〕 金 · 董解元 《西厢记》:“也不是离魂倩女,也不是谒浆崔护。”

〔倩女魂〕 元·白朴《墙头马上》:“似舟中载倩女魂,天边盼织女期。”

〔倩女离魂〕 宋·张炎《疏影·梅影》:“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时节。”


【词语倩女离魂】  成语:倩女离魂汉语词典:倩女离魂

猜你喜欢

  • 扣马陈

    《晋书.苻坚载记》:“坚尝如邺,狩于西山,旬余,乐而忘返。伶人王洛叩马谏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万乘之主行不履危。……陛下为百姓父母,苍生所系,何可盘于游田,以玷圣德。’”前秦主苻坚到邺西山狩猎乐

  • 金弹丸

    同“金丸”。宋苏轼《戏书吴江三贤画像》诗之三:“却因养得能言鸭,惊破王孙金弹丸。”【词语金弹丸】   汉语大词典:金弹丸

  • 鼎湖龙去

    同“鼎成龙去”。唐杜甫《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见“鼎成龙去”。【典源】《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

  • 缩地术

    同“缩地经”。明高启《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乃知别有缩地术,坐移胜景来书帷。”【词语缩地术】   汉语大词典:缩地术

  • 楚得楚弓

    同“楚弓楚得”。明 苏复《金印记.金钗典卖》:“喜楚得楚弓,免被傍人笑。”见“楚弓楚得”。明·苏复《金印记·金钗典卖》:“喜~,免被傍人笑。”【词语楚得楚弓】  成语:楚得楚弓汉语大词典:楚得楚弓

  • 引手投足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后因以“引手投足”喻指出微力即能援救别人。明李贽《复顾冲庵翁书》:“公独鳌钓通海,视等乡邻,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

  • 还笏谏

    源见“扑杀此獠”。指不顾一切对君王过错坚决劝谏。唐唐彦谦《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诗:“不听还笏谏,几覆缀旒祧。”

  • 五风十雨

    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后因以“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宋杨炎正《水调歌头.呈辛隆兴》词:“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令是太平时。”见“十雨五风”。【词语五

  • 犯鳞

    犯:触犯。鳞:龙鳞。相传龙有逆鳞,人们触犯着它,必受其害。后世往往用以比喻臣子冒死对君主直谏。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是个典型的荒于酒色不务朝政的亡国之君,但是在他头脑清醒时,特别是在即位初期,由于担心国势不

  • 蓬莱闭庐

    同“蓬蒿满中园”。清黄景仁《杂咏》之二:“不见张仲蔚,蓬莱深闭庐。”